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ogin

免注册即享有会员功能

搜索
查看: 485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复旦相辉堂到布达拉宫——2010暑假单车沪藏骑游记 (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0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发在复旦bbs的cycling版
发信人: adHere (执拗·执着·执迷), 信区: Cycling
标  题: 从相辉堂到布达拉宫——2010暑假单车沪藏骑游记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10年09月13日23:49:05 星期一)

谨以从上海至拉萨骑行的这5003.1km路程献给两个女孩,希望她们一直幸福;
谨以此篇小文献给在骑行的59天中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希望他们一直开心。

从相辉堂到布达拉宫
——恒行中国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待续】

【2010.9.8返回上海,9.9开始写游记,9.11父母大人驾临沪上,9.15会赴德,我要陪到
10.10。故先将初稿奉上,待闲下来后再补充完全。时间仓促,整篇缺乏逻辑架构。且上
海至雅江段的照片在一骑友的移动硬盘中,他尚未回上海,也待以后有空添上。这次全
程总花销可能在7千左右,具体明细也等回国后再统计。】

这将是篇很长的游记,如果没有耐心,可以看看其精简版。

-----------------我就是那传说中的分割线----------线----线-----------

游记精简版:

2010.7.6我一个人骑着一辆美利达公爵款的自行车从上海复旦大学相辉堂出发,历时57
天,在骑行5003.1km后于2010.8.31到达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完)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07:02 | 只看该作者
游记详细版:

【大致分成三个部分:1.故事篇;2.装备篇;3.行程篇】


                                为什么要骑车去西藏?

这是个很傻的问题,但总是会被问起。更傻的是在出发后的几天,我也一直在问自己。
但每次都会想起不同的理由:



因为一首歌:


  出发前我把所有的签名档全部改成: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we can call him a man?
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7年前,大一,大学生思想修养课,一门极其无聊的课但遇到了位不
错的老师,在课上给我们看《阿甘正传》,Jenny弹着吉他唱着这首歌。我对这句一见钟
情,完全记不得歌曲的旋律却深深的记住了这句歌词,一记就是7年,而且会记得很多个
7年。相信这句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了。

我给这句话的翻译是“行路几何可谓士?”从大二假期第一次独自旅行开始,就一直
在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后来就读于史地所,入学伊始就听到学术泰斗葛老师的教导:要
想做好学问,就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后来知道了中国古代读书人“壮游”的
传统;再再后来知道了Gap Year的理念。原来古今中外,很多事都是相通的。

没有什么比独自旅行更能让一个人快速的成长了;没有什么比路上的风景更能让一个人
热爱大自然了;没有什么比能在地图上画出自己的轨迹更让一个人自豪的了;没有什么
比发现自己还是在用余秋雨式的排比更让人沮丧的了。




因为一个镜头



《落叶归根》,一部没有太多印象的电影,但有个镜头牢牢的印在脑海中:主人公在路
上碰见了一个辞职后骑车到拉萨的年轻人,一阵寒暄后,小伙子骑车先走了,留下了个
单手骑车、另一只手直直的伸出大拇指的背影。蓝天、白云、高山、大路、骑士、背影
,我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装酷的镜头了。进入川藏线后,我无数次重复这个动作:与路
人打招呼、为队友加油、给自己鼓劲。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07:21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一首诗


    这首诗相传是六世dl嘛仓央嘉措所作,但学界多认定此作品为伪作。不过对于
这种难以证实和证伪的事情,我情愿相信更浪漫的解释,相信的确出自这位唯一一位以
情诗而著称的dl喇嘛之手。

这是一首写的很平静,平静到你可以一字一顿的看,但读完却能让人过目不忘的诗;这
是一首写的非常简单,简单到完全不需要专家的解释,但读完却能使你为它鬼斧神工的
创意和感人至深的深情拍案叫绝的诗。毫不夸张的说,初次读此诗,我就确信自己终有
一天会到拉萨的:如果一座城市能孕育出写下这样诗歌的文人,那么它是值得你去朝圣
的。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歌,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保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我升起凤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因为一个诺言


    2008年初,曾对一个女孩许诺过要在两年后送她一份独一无二的生日礼物。我想没
有什么比一张盖着骑行万里后到达的城市的邮戳的明信片更独特的礼物了吧(身为昔日
的语文老师,写下这样不人性化的句子自觉压力很大,但想想ETS,便释然了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07:3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一句话


“Thirty years from now when you're sitting around your fireside with your
grandson on your knee, and he asks you, "What did you do in the great World
War Two?" -- you won't have to say, "Well, I shoveled shit in Louisiana."
——Patton

    这是最能说服我的战前动员,不愧是巴顿将军。

意译:

我选择骑车去西藏的原因是:当30年后,我坐在壁炉边,腿上抱着我的孙儿(那个年
龄抱孙子是不是太早了些@@),他问我:“爷爷,24岁的暑假你在做什么?”——我就不
用沮丧的回答:“唉,我在准备英语考试。” 【事实上,因为这次骑行,我放弃了复习
GRE和TOEFL,这就意味着我无法在研究生的最后一年参加10G;因为之前“一本正经”计
划,我放弃了6G,没有这2门分数,意味着直接出国成为幻想,但,总是要有所取舍的:
都24岁了,还不做一两件值得自己在年迈时回忆的事情多对不起“年轻”两字啊。】



因为虚荣


    一想到一旦完成这个计划自己就可以在任意比例尺的中国地图上比划出此行的轨迹
,便豪气冲天激动不已动力十足。

但走过了后,却淡定了很多。刚回来正好碰到武大同学在上海聚会,和伟哥两人彻夜长
谈,跟他说了骑车的事。他问我怎么叙述时这么平静,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太能装了吧
。我想了下,觉得不是装的。骑行的这么多天,有过好些次命悬一线,在生和死之间徘
徊过,原先看重的好些事,就成了浮云。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是浮云了,也是拉风的浮云。现在在酒桌上可以心安理得一点了,
如果对方说出那句很没有逻辑的“这点酒都不喝,还算男人吗”时,我一定笑而不语。




因为性格


    非常庆幸,小时候深受郑渊洁的影响,因此虽然在这个教育以抹杀个性而闻名的国
度里成长,但也有稍微正常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教育的
意义在于让这种与众不同发扬光大而非相反。在一个奉行“枪打出头鸟”的社会里,我
依旧希望自己有段不易被复制的经历,有段不易预测的未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07:59 | 只看该作者
故事篇




迷路



这是户外运动时最不愿碰到但总是会碰到的状况,不过作为骑车的人还是有些幸运:再
找不到路也毕竟是在路上,只要嘴勤眼尖,终可以回到正途上。整个行程走错路的情况
不多,单手屈指可数,但每次都特别让人沮丧。以前坐车不觉得,自己一步一步蹬时才
知道辛苦。

出发第一天便走错了两次路,因为太轻敌,觉得反正是沿着318国道走,一路看着路牌就
好了,一公里会有一个里程碑。但不想虽然318的起点是人民广场,出上海这段却没有任
何标识,加上城市中心地带有不少路段时限制自行车通行的。只得GPS加指南针大致估摸
着往西骑,岔路又多,一不小心,便不知骑到哪里去了。好在在GPS的帮忙下每次都错的
不太远,根据对比事前规划好的航迹以及问路人甲,重新调整方向就是了。参考王国维
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在这次骑行中,每遇歧路我都是参考GPS与问路人“二重确认法
”。






问路



大一时在武大校园夜逛,顺理成章的迷路了,同行的人短信辅导员求助,收到回复“路
在鼻子下面”。我一度以为他是指望我们闻着回家的路,后来才知道这是要我们勤快问
。问路其实还是个小有学问的事情:安全守则第一条:车行路上,少和陌生人说话。但
问路是必需的,所以得找对人。

被问路者最好应该符合这两个条件:一是要知道路的。首选蹬人力车或骑摩托车的,不
然你会无数次听到这样的回复:“转个弯上高速啊,很快的。”谢谢,高速公路的最低
限速是60km/h,一般在没有恶狗相追的情况下,自行车是很难达到这个速度的,所以自
行车是上不了高速的。而摩托车和自行车的地位相当,它能去的地方,自行车也能去,
更重要的是骑摩托车的多数是本地人,会对路况比较熟悉,特别是近况,这种第一手的
信息对骑行非常重要;

此外,请注意提问方法。临近武汉时,我在阳逻的一家饭馆午餐,然后问店主骑车到青
山区还要多久,她打量了我一下,说没骑过耶,大概要一个多小时吧。我一听,特高兴
,于是又添了碗饭。然后她继续补充,大概60多公里吧。我一听,特无语,然后再添了
一碗饭。大姐,请您看清楚,我自行车后面那个是驼包,不是推进器。对我而言,在平
路上速度能保持在20km/h就已经很不错了,最后我用了近四个小时。因此,尽量问距离
,不要问耗时。

二要是个好人。尽量找些慈眉善目的人,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
得已问路时,请注意观察路人。心理学说你对一个人的印象在最初见到他的前6秒就已确
定。如果觉得他不像是好人,请装没看见,继续前进。路上戴眼镜的蛤蟆不好找(毕竟
又不是在北京,又不要求它说英语),戴眼镜的人倒是满街跑。根据我的问路经验,可
以留意以下关键词:戴眼镜者(注意不是指戴墨镜者)、老人(能够用普通话正常交流
的)、店家(最好是隔壁左右都还有店铺的那种)、妇女(请原谅她们中的部分对方位
以及距离的不敏感因此不要问东西南北只问前后左右)、警察(在路上碰见的概率是很
低的)。

自己的态度也很重要,不管是问谁,毕竟是在麻烦人,人家没义务告诉你的,所以尽量
毕恭毕敬点,必要的敬词是要加上的。

有两次问路让自己省力不少。一是在武汉边上,当时我急着赶到同学家订机票,如果按
照路书,沿着318,我应该是从新洲区到黄陂区再进市区,但在岔路口突然看到了个由团
风县经阳逻镇到武汉的指示牌,会省很多路,但这条线不是318。路口正好有个店家,问
路,他说应该走后者。事实上距离省得多,力气省得更多,因为这条线是沿长江而上,
现在稍微有了点骑行经历,知道了如果有两条路,尽量挑与河平行的那条,这样坡度会
稍微缓一点。

一是在重庆边上,我从涪陵区走319国道计划经过长寿区、渝北区到市区。但那段国道
其烂无比,据土著说,那是因为在修动车轨道,因此很多托运建筑材料的重车在那里走,
路面不堪重负。他建议我应该从长寿区南下走省道经木洞镇过重庆。那天上午我是在极
其痛苦的烂路中挣扎着度过的,但中午过长寿区后转走省道却是一路顺风,路况好的一
塌糊涂,而且也因为是靠着河流,几乎没有起伏,颇有点“风正一帆悬”的快感。
所以说,路书很重要,规划很重要,但临机应变同样重要,勤问路,会有收获的。







车速



    平路以舒适为主,上坡以尽力为主,下坡以30km/h为主。

    后来骑川藏时碰到一帮队友,听闻我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均速是12km/h时纷纷做
掉眼镜状。其实没所谓了,走长途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而且作为一个新手,之
前从未骑过长途,最好不要试图冲刺短途日行几百公里的记录。正是基于这一想法,上
海至成都段,我基本坚持每天骑行100km,然后找客栈休息。因此虽然骑了近3000km,每
天都很累,但一觉之后都能恢复过来。

    走川藏线后就开始大量、频繁的爬坡了,车速更是慢的吓人,通常在5km/h上下波动
,于是开始推车。看路边的留言才发现有些骑车的是比较鄙视推车的,这样不好,大家
能力有高低,尽力即可,殊途同归就好。来,我们一起鄙视搭车的。话说一路上最欢乐
的时候是看见有人搭车,面包车车顶货架上的车就像是被挂在了耻辱柱上。每每这个时
候,大家纷纷拿出相机合影留念。我曾凑巧拍到一张一个骑友在费力的推车,身边驶过
一辆面包车,上面有好几辆车。我给这张照片的名字是:“骑行川藏线,不止一种方法
。”

    下坡永远是最幸福的,但除了在川藏线上。到武汉之前,最快乐的一天是从安徽西
部翻过大别山脉到达湖北境内时,那天我看到了个7km长下坡的指示牌,内牛满面。其实
骑过这么一段才知道,下坡是最危险的,川藏线上的不幸往往和下坡有关。按照前辈的
吩咐,下坡速度应该控制在30km/h以内,但并不是说这样的速度就一定会万无一失,只
是说在这个区间内,如果翻车、撞车,存活的概率会大一些。话虽这么说,但当我精疲
力竭的蹬上山顶,看见一个长下坡时,会觉得捏刹车是一种罪恶。我的下坡均速应该在4
0km/h左右,但因为精神高度紧张,所幸一路没因速度太快而出事。刹车系统很重要,其
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我觉得刹车线就是生命线。所以其他的备用装备可以一个
不带,但刹车和刹车线一定要带。我5000公里用坏了2对刹车皮。

后来碰到一来自武汉的哥们,我们称他为70码哥,因为在翻过折多山后的那个长下坡,
他的最高速度超过了70km/h,这是神一样的速度,当自行车车速超过50时,我就感觉车
颤抖的不太受控制了,这个时候如果路中有个坑或者小石头,就悲剧了。后来的队友黑
妹被称为45码女孩,以下坡快而著称。在翻过色季拉山后的长下坡中,过一个急弯时扭
头回看,结果车失控,以过50km/h的速度撞到了路边,衣服裤子均被磨烂。所幸有护栏
,不然就直接飞到道路边的乱石丛中,也所幸当时后面的货车还有点距离,司机尚有反
应时间。在此提醒,尽量少回头看,如果可能,装个后视镜,这是我最后悔没有买的装
备。

另,今年8月初时,川藏线上又走了一位骑士。波尔在攻略中的这段话让我感触很深:

从K4077开始就是长下坡。2010年遇难于K4081,2009年遇难于K4083的两位兄弟会在这附
近看着你,所以还是请你慢一点通过。身在天堂的他们肯定会非常愿意看着你捏着刹车
通过的。


请牢记一句话:十快九险。
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08:18 | 只看该作者
人品



在我上路(现在安稳的坐在寝室里终于可以放肆的讲这些晦气的词了)的第一天,我就
告诉自己,我的目的地是西藏,不是西天。所以一路谨慎。

只要下坡车速可控,就可以把可控风险降到最低。而不可控的风险,就是天要下雨娘要
嫁人由不得我们了。因此建议各位想上路的朋友,在出发前,信教的多拜拜各教教主,
不信教的多做做好事。要知道,我选择在一年支教刚结束时就开始这段长途骑行是有原
因的。一笑。这一路有惊无险,回北区后却发现之前停在寝室楼下的菜车被偷了。唉。
大二暑假初次出游时就萌发这样的想法:愿意出来旅行的,都是值得交往的。现在更加
坚定,因为路上太多的未知因素让一个人觉得生命如此的脆弱,如果他心中有愧,俗称
人品太差,一般不太会有胆量把自己独自放在这样的处境中,路上有太多的机会来检验
你的人品了,比如塌方、比如落石、比如恶人、比如雷击。

印象很深的是路过重庆的那几天,雷雨。骑在路上,看见闪电就在路的尽头摇曳,听见
雷声就在耳边回荡,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反思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做对不起良心
的事,搜索了一遍后觉得有做过一些但罪不至劈,于是释然的在炮火声中继续前行。当
然,作为一个科学主义者,写出上面这段话来我觉得很惭愧。按教科书,雷雨天气应该
做的是立即停车,远离树木和电线杆,在房屋下避雨。问题是,现实和理论会有出入,
那一路,我只能找到树木和电线杆。因此,除了努力的向前骑,别无他法。一如郭德纲
所谓的“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往前跑。”

业内盛传,爆胎也和人品有关。我一路5000公里爆过4次胎。后来走川藏的队友们说千里
爆一次属于正常的,看来人品终究还是不错。



住宿


回学校后被问的最多的问题之一是,路上你住在哪?

作为一个在家中从小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的最小的儿子,我的回答当然是住沿途的宾馆
了。与其说我没有勇气去睡帐篷睡袋,不如说我实在是背不动那么重的装备。

一般问这个问题的人多比较少出门,出门则是青旅、如家、7day或锦江之星等。说也奇
怪,2个月前,我根本不知道晚上可以睡哪里但还是义无反顾的上路了,看来多少还是有
点勇气的。其实大家远远低估了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了,尤其是在江南一块,尤其
是国道线边。不出十几公里,定会有个住宿的地。当然,商务酒店是没有的,但出门在
外,讲究不了那么多的,有个遮阳避雨的地就该谢天谢地了。

关于长途骑行住宿地的几点经验:

1.  关于地点:不要去县里,因为那里可能会很贵。可能因为住房需求不大,所以有些
县里的宾馆数量极少,形成垄断,价格往往比市里还高。作为穷人家孩子,除安全外省
钱是第一要素;不要去乡里,因为那里没有,经历过几次快到傍晚时,路过一个村庄,
问了一圈发现居然没有旅店。我的推荐是去镇里,一见路牌是某某镇,就顿时安心,一
般而言价格很公道,老板很厚道。一路到成都,我每晚住宿都是单人间,20元左右。

2.  关于名称:看见“酒店”、“大酒店”、“宾馆”等后缀的请尽量绕行,省得下车
浪费时间,这些通常是给我们的仆人们准备的。作为国家的主人,p民们应该去找有诸如
“住宿”、“招待所”、“旅舍”等后缀的地。如果有看见诸如“粮食招待所”、“民
政招待所”之类名字一听就很土的招牌,就更好了。

3.  关于安全:不要过于贪图便宜,省钱固然重要,但请将其排在安全之后。更何况,
如果不幸住在黑店,一点都不省钱。因此即使出于省钱的考虑,在必要的时候,也不要
住便宜的店。

如何辨别黑店我没经验,因为没碰到过,只能说一靠直觉,一靠人品。住进店后,最好
尽早表明自己学生的身份,不是的话请尽量装学生,然后适度的哭穷。基本上所有的店
家都会饶有兴趣的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车值多少钱。问到车价时,我通常的
回答是:“这车挺贵的,要好几百呢。”这时总可以看到店家嘴角边微微划过的一丝笑
意,不过店家却很少能发现我嘴角边也能划过一丝微笑。而且我还会以此为由,将车搬
到房间。川藏线上对骑车住宿已是司空见惯,但在上海成都一段的这30多天,每晚都要
稍费周折才能说服店家让我把车车搬到房间。
4.  川藏线上的住宿:参考攻略即可。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08:37 | 只看该作者
餐饮



安全第一、营养第二、省钱第三。

之前杞人忧天,觉得路边的餐馆不能进,那里都是不干不净的人用不干不净的油炒着不
干不净的菜。但能量和营养又必需的跟上,不得不吃。于是在做分析时,综合考虑,做
出以下决策:每天只在餐馆吃一餐,即午餐,正好午休一会并补充饮用水;早餐吃八宝
粥,在小卖部买;晚餐吃西瓜,在水果铺买。

考虑到饭量和钱包,午餐只能吃一个菜。这个菜必须能补充足够的能量,且要富含维生
素,而且原材料应比较常见,再偏远的小店里都能有,还需保证卫生。要口味清淡,避
免辛辣。不能有肉,因为不放心。思来想去,还真挑中了一款,聪明的你应该已经知道
,那便是大名鼎鼎的“西红柿炒蛋”。上海成都一线30天,几乎每天午餐都是这道菜。
但也是会有意外,初入湘西,店家端上来的番茄炒蛋居然有大把的红辣椒,吃得我泪流
满面。此后几天在点完番茄炒蛋后还会加上一句,别放辣椒。

有天太累了,且已在雨中骑了半天,决定犒劳下自己,午餐加餐吃肉末茄子。结果不知
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有状况还是被冷风吹了或是被雨淋了,走着走着就觉得不对劲,
然后就吐了。为不耽误行程,车都没停,一边蹬车一边吐。如果有路人甲目睹,我只能
对不小心雷到他表示道歉了。此后再不敢乱吃荤菜了。

饮水,少量多次,每天约喝4L,之前随身带了盐包,补充汗水流失的盐分,效果很明显
,可以貌似只有上海有卖,之后在武汉和成都都没有买到。

发现晚餐吃水果是很健康的。出发时称重72kg,回来时已是67kg。除了每天骑行,这种
饮食方式应该也贡献不少。

考虑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能摄入不足,因此每天服用一粒“善存”




烂路


骑行最惨莫过碰见修路,路面其烂无比。骑着骑着就开始怀疑,这还是国道吗,月球表
面似的,直到看到路碑。然后感叹,同是318线,刚出上海的那段,路面平的可以打桌
球,这会可以打高尔夫球了。现在看来这还是好的,318的川藏线,有些路段可以打CS了


第一次接触这种烂路段是广德到宣城段,骑了整整一天,人都要崩溃了。在骑行日记中
我写到:“如果地狱有长度,应该是指广德到宣城的这段吧。”那天还雪上加霜的碰到
大雨,我居然还坚持的骑完了100km,屁股被震到麻木,想想就不堪回首。

川藏的烂路今年号称280km(因为一直在修修补补,因此每年都会有变化),听着不长,
但奇险无比,骑时觉得绵绵无绝期。拖泥带水是时有的事情,晓煜感叹,车不骑过这280
,还真对不起这山地车的名号。我很有同感,我觉得,每辆山地车都应该有驰骋山地的
梦想,只可惜不是每个骑车的人都有。
暴雨


    很不幸,行程是在七八月间,在号称“七下八上”的灾害频发期出行并不明智但别
无选择。这次我遇到的最多也是最讨厌的便是暴雨。因为穷,买不起防雨透气的冲锋衣
,只能披上简陋的骑行雨衣。防雨倒是不错,可以完全不透气,于是流的汗蒸发到雨衣
内壁再凝结成水附在衣服上,结果和没穿雨衣差不了多少,非常难受。而且更难受的是
,骑过几天后,劣质雨裤在最关键的部位开裂,让我苦不堪言。好在DIY能力不弱的我用
mini瑞士军刀裁下了雨裤膝盖以下的一段并剪开,然后夹在裤带上,颇有点类似旗袍的
下摆。熬了两天终于骑到个有卖雨衣的地方。

    到成都后因为考虑到要进入高原,如果再如此身体估计吃不消,正好成都有迪卡侬
。虽然网上有专业人士号称千元以下的冲锋衣基本只能等同于普通雨衣,但我在迪卡侬
买的一件航海衣,2百左右,成功的抵御了川藏线上的每一场雨,而且透气性非常不错,
基本感觉不到汗液残留衣服内。作为装备控,我很满意。

    暴雨天能不能骑车取决于你的日程紧不紧张。我是没有办法,要想在开学前赶回上
海,必须每天努力的往前骑,至少当时是这么想的。在平原地带这个是无所谓的,但进
入高原后还是要慎重,因为暴雨极其容易引发滑坡、塌方、泥石流。不要盲目赶时间,
继续强调下,毕竟目的地是西藏,不是西天。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09:17 | 只看该作者
补胎


    这是骑行路上的又一悲剧,而且它的发生毫无预见性。

    从来都是车坏了直接推到修车铺的我没有想到出门才第四天就被扎胎了,肇事者是
一粒碎玻璃。之前我从未换过胎,当时蒙蒙细雨且天色渐晚,我不敢耽误,凭着之前看
过的拆轮胎的视频开始更换,居然神奇的在20min左右就换好了,有备胎,就是好。


    扎坏的胎通常是晚上拿回旅舍慢慢修理。如果要在路上补胎,步骤是这样的:先卸
下轮胎,再撬开外胎,抽出内胎。然后检查外胎内壁有无明显的异物,若有,则就是内
胎被扎的位置;若无,就给内胎打气,然后将胎贴近脸颊,感觉看哪里有风吹过。找到
位置后用锉刀将其挫平,面积稍微大一点,然后涂上万能胶水,等5min,再“啪”的贴
上补丁即可。补好后会很有成就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爆胎已是很惨,但总有更惨的时候。那是在下怒江72弯时:泥路、雨天、陡坡、急
弯,在这种情况下不幸爆胎,而且更倒霉的是气筒因为被雨淋坏了前几天被扔掉,于是
苦等了近一个小时才等到带气筒经过的自行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凄凉感很折磨人。




变速器



    Merida还是很对得起我的,骑行5000公里,变速器仅小恙一次:大盘调1档时常容易
掉链。这玩意太高科技我搞不定,正好那天骑到张家界,有家Merida的专卖店。店员非
常热心的帮我调车、上油,并给我启蒙,哪个螺丝做什么用的,座板高度应调多高等等
,分文未取,真切的让我感受到品牌的温暖。而且此后一路3000公里,车基本没再出现
过问题。




厕所


    我非常庆幸自己是男生。在一个公共厕所基本上靠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国度里,想在
户外找到正规的方便之地基本属于幻想。出门不到一个星期,我已经坦然的习惯在纯天
然的环境中完成五谷轮回了。非常佩服后来一同走川藏线的那位女队友,多不容易啊。




恶狗问题



    我就想不明白,我长得一副国泰民安相,怎么就会一再被狗狂追。

    曾在安徽境内时被几条小狗追了一个上坡,还好它们在体积上没有构成威胁,因此
不太可怕。真正吓到我的是从四川到西藏境内,出巴塘不远,因为骑得慢,落单了。路
边两只大狗突然从篱笆里扑出来,一阵狂吠,我故作镇定巍然不动。那狗冲着我的驼包
就是一口,防雨罩被硬生生的扯下来了。我急忙刹车,靠边停下,两狗绕了我一圈,不
住的做出准备攻击的姿态。想起攻略上的建议:“若上坡遇狗,下车捡砖;若下坡遇狗
,狂蹬加速”,看到路边有个易拉罐,我立即下蹲,拾起罐子,怒视两狗,仿佛手上拎
着的是手榴弹。好在路上来来往往有不少班车,每次车驶过那狗都后退几步,最后站在
一个距我两丈远的小土坡上。我骑上车,一手仍高高举着罐子,另一首捏着刹车,慢慢
的起步,骑了几步,然后猛的把罐子往地上一砸,发出了咣咣当当的声音,再继续慢悠
悠的骑走。那狗果然没有追来,当时手心和背心全是冷汗。后来碰到了个老驴友,他说
遇狗减速时明智的,狗对有速度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唉,谁知道呢。

    后来反思这段经历时,发现还是装备上的缺失。过理塘时,为轻量化装备,我把唯
一的防身武器——甩棍给邮寄回家了——这跟棍子在之前一路都没有使用过。也就是说
如果遭遇意外,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喊破喉咙了(破喉咙路过,说:“谁在喊我”;谁
说:“我没有喊啊”;“我”说:“那是谁喊的”……)。后来我想到的是其实防狗的
最佳武器并不是甩棍,而是,而是——防狼喷雾——这是除了后视镜外我最后悔没有带
上的装备。防狼喷雾绝对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的必备良药。和甩棍不同,甩棍一旦出
手,必然会是一场恶斗,而且结果肯定惨不忍睹,所以这玩意应该主要用来战略威慑。
而防狼喷雾不同,只要出其不意,它可以一招制敌,使对方顿时失去攻击力并持续一段
时间但不会造成永久伤害——防狼喷雾是浓度极高的辣椒水。

    话说当天真是不幸,骑夜路,听见路边有狼叫,当时没觉得,事后一阵后怕。狗还
多少有点人性,这狼就真不好说了。如果带了防狼喷雾的话会心安不少,而且还用得名
副其实,当初的设计者肯定没有想到还有这种用法。话说那天真是祸不单行,在遇狗后
,遇狼前还被人打劫了,唉,不堪回首不堪回首。那晚到旅舍时不管是我的小腿,还是
我的小手臂,还是我的小心肝,都是颤颤巍巍颤颤巍巍的。

    此行最后一次被狗追居然是在拉萨大桥上,真没天理。已经骑过4632的界碑,算是
一个意义上的骑完川藏线了,经过拉萨大桥进入拉萨时。一只长相温顺的狗居然绕过隔
它最近的我的队友,冲到我的车边做咆哮状。当时我已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状态,猛
地听到那凶猛的叫声,差点从车上摔下。还好是个下坡,一溜烟走了。

    最后队友们分析,如果排除我的长相因素,有可能是我驼包里装了太多气味宜狗的
补给。看来只有在包里放上几个包子才比较安全,还得是狗不理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09:39 | 只看该作者
地接
    特别感谢歪歪和她的朋友们在武汉、成都和上海的地接,这种客场变主场的感觉非
常的好。
    谢谢关振及关振妈妈的款待,我还在他家留宿一晚。他还很好心的帮我买了《独唱
团》的创刊号。
    谢谢“爱的华尔兹”宴请我的牛排,那是我隔了多少天后才吃到的放心肉。
    谢谢某人。



感冒

    出行近60天中,感冒过一次,伪感冒过一次。

    感冒是在湘西,所幸遇见贵人,有惊无险,当天高烧当天吃药当天退烧第二天活蹦
乱跳的继续前行。希望那个女孩能更开心点。在拉萨,因为盘缠快用完了,只买了5份礼
物,一份给老娘,一份给导师,一份给朋友歪歪,一份给自己,还有一份便是给她的。
只可惜,再也送不到她的手上了,且放在我这暂存吧。

    伪感冒是在康定,准备爬川藏线上的第一座山——折多山前。据说,如果有高反
,通常就发生在那天。之前对高反一无所知,在康定青旅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在高原感冒
是有生命危险的。关上电脑就觉得头有点晕,然后胡思乱想,然后就觉得自己感冒了。
赶紧跑到医院咣咣买了快客和板蓝根。买快客是因为上次真感冒时这个很有效,板蓝根
是因为妈妈说这个东西很好。当然我可以想象得到老罗那鄙夷的神情:“中药?……哼
哼”。我是个挺坚定的质疑中药份子,但仍是对板蓝根和金银花露不设防,我觉得效果
蛮不错,就算是心理作用那也不错。同样想象得到老罗的话:“喝了几年,发现肝没了
”。但个人建议,最好还是把板蓝根作为川藏线的必备药品,一是它可以降火,川藏线
上还是以川菜为主打,偏辣,易上火,很难受;二是它可以预防感冒,至少心理作用上
有这个效果,在高原感冒据说是比较致命的事情。




高反

    之所以我一直没有把这个计划和朋友们说,一是我认为惊喜是礼物的一部分,二是
我不太确认自己是不是可以走完全程——倒不是体力或者精神上不能坚持,主要还是担
心高原反应。毕竟这症状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

    事后看来,我是有点妖魔化高反了。在成都时,发短信问写川藏南线攻略的波尔,
说我是从上海骑来的那个,比较担心高反,攻略上说应该带红景天和肌苷片,我需要带
多少。回答很简洁:“毛,不用带。”

    谨慎的我还是各带了一瓶,最后是红景天仅吃过两次,均是在康定,为了爬折多山
,肌苷片的瓶子打都没有打开过。整个川藏线没有严重高反,轻度高反多少有点,但不
影响骑行。症状有嗜睡、累、呼吸急促。事实上在骑行早期,就是在上海我也会有这些
症状。

    最严重的一次轻度高反是首次翻越海拔过5000的山时,那山名为东达山,海拔5008m
。最后3km我是全程推车,而且速度在3km/h左右,耗时近一个小时。最后到山顶的几百
米是闭着眼睛推到的。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空气中的氧气不够用。呼吸一口气,推行一
步,非常难过。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轻度高反好象是翻过色季拉山后,长下坡,特别困
,骑着骑着眼睛就闭着了,一睁眼,再不刹车就直冲冲撞护栏了,顿时吓得一身冷汗。
当时正在我前方队友小露的刹车坏掉了,吓得他连忙脚刹,我似乎看得见他鞋底冒烟了
,他飞跃下车,一个趔趄,赶紧两腿狂奔,终于刹住车了。场面颇为惊险和滑稽,我一
下笑醒。然后帮忙他修刹车。此后一路无事。





中暑

    出行在七八月间真是件不得已的事情,三伏天几乎被完全覆盖。防晒工作一定要做
好,根据攻略,与其抹30+的防晒霜,不如套一件衣服,虽然这样会很热。在热死与晒伤
中我选择了前者,我的装饰在业内被戏称“粽子装”,即把自己包成粽子模样:从头开
始是头盔、遮阳帽、骑行眼镜、口罩(魔术头巾)、长袖、长裤、长指头套、鞋子。入
境重庆时,路边一个小孩高声对同伴说:看!奥特曼!后来我对着镜子看了下,骑行镜
的确有点像咸蛋超人的装备。

    过湘西有很多爬坡路。印象最深的是向茅坪进发的那天,正午,烈日当空,前不着
村后不着店,长上坡。骑是早已骑不动了,推也推的挥汗如雨,也算是明白什么叫做一
步一个脚印了。阳光几乎垂直地面,找到一块树荫都觉得是上天的恩赐,但又不敢待久
,担心耽误行程,停留几分钟后继续推行。觉得每一个细胞都在洗桑拿浴,汗水滴在路
面,很快消失,我还幻觉听见了汗水蒸发时“嗤”的一声。更恐怖的是,水已经快喝完
了,每一口水都是在喉中周游好久后才舍得咽下。一度觉得脑中嗡嗡作响。好不容易在
路边找到了一间破旧的房屋,微微突出的屋檐在地上有半米来宽的阴影,我就蜷缩在这
阴影里大口的呼吸等意志恢复清醒。

    最接近中暑的一天是在重庆,涪陵区附近。依旧是一个长上坡,依旧是中午,而且
路况奇差,本来已经是颠的七晕八素,再加上路上几乎找不到树荫,被晒得七晕八素,
还没有人家,又饿的七晕八素,拿起温度计一看,42度,被吓得七晕八素。当时视线一
阵模糊,看路已是晃晃悠悠的了。因汗流的太多太快,人已有虚脱的感觉了。当时想这
个时候要是有瓶冰可乐,就可以体会身处天堂的感觉了。在这山穷水尽的转角处,看到
一户人家,疑似小卖部,一位大妈正在大厅筛选花椒。我远远问了一句,一字一顿的问
的,因为没有那么长的气说完全句:“有-汽-水-么?”“有”。顿时眼泪就差点下来了
。觉得还是冰红茶解渴,问价格,3.5元。一点没做地起价的意思,虽然她肯定知道这是
一锤子买卖不会是回头客的。好人。

    然后闲聊。正是午餐时间,大妈便邀请我在她家吃饭,不好意思回绝,加上的确饥
热交迫,于是一口气喝了好几碗粥。她丈夫听闻我要沿着国道到重庆,连忙摆手,说绕
远了绕远了,而且路还不好走。不如到长寿后再南下走省道,快得多。我看了下GPS,对
比了两条道路并分析了下可行性,最后决定按照他的说法走。这便是我整个行程的最大
的两次临时改道之一。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10:06 | 只看该作者
隧道



此行第一次过较长的隧道是在重庆,之前没觉得会有多难的,以为所有的隧道都像邯郸
路隧道一样:中间隔离带、两边有灯,壁上有反光条。不想国道上的隧道有些就是黑咕
隆冬的一个长洞。骑了一段,没有开灯,觉得没所谓的,盯着出口的亮光骑就好了。越
骑越不对劲,觉得整个人空飘飘的,突然就撞到左边护栏了。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越过
黄线,逆行了。不巧对面正开过一辆车来,吓得我一跃而起,跳到隧道边高出地面的排
水道上,并一把将车也拎了上来。四周黑漆漆的,除了迎面开来的车的前灯。我靠在墙
上小哆嗦了一阵,很悬,一不小心,这撞上了我就悲剧了。从此决定,不开灯不进隧道


在隧道中是很容易产生幻觉,因为车灯光线很弱,只照到车前轮的一块,这样我骑车是
只能看见路,却看不到前轮了。骑着骑着就觉得自己好像浮在空中似的。这种场景的确
很适合做一部穿越小说的开篇。

说回来,看见隧道就应该心存感激,因为每一座隧道上辈子都是折翅的天使。开玩笑了
,是每一座隧道背后有一段曲折的盘山路。因为隧道,可以省下好多时间和体力。而且
,最直观的感受是,隧道里巨凉快。进出隧道间,想到了一句歌词:“一个像夏天,一
个像冬天。”





鼓励



    那些来自陌生人的鼓励往往最容易让我们感动。

    骑上海成都一线时,路人基本上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但一过成都,眼神就亲切
了很多。    过雅安后要翻一座山,山边小屋中有两个小孩,看见我吃力的路过,鼓掌
喊:“加油,加油!”身边时而会驶过越野车,一般而言都可以看到副驾驶那边的窗户
被摇下,一只手臂伸出来,竖着大拇指。每次见到这种场景,总有一股暖流从心头涌过


    翻过折多山后到新都塘,开始进入藏区。会频繁的听到路边传来或厚重或清脆的“
扎西德勒”的招呼声。印象最深的是路过一家庭院时,里屋出来个小女孩,看见我后摇
摇晃晃的朝我跑,一边跑还一边挥手“扎西德勒!扎西德勒!”无比可爱。




浪漫

    骑行5000多公里,目睹最浪漫的一个场景是在新都桥,即从康定翻过折多山后经过
一个长下坡后到的小镇。当时我们住在康巴客栈,攻略上说,附近一家名为雅克客栈的
饭菜不错。于是我们一伙人以食在东家,宿在西家的心态倾巢出动。

    雅克的店主是个大女孩,见我们骑车而至但车后没有驼包便明白是什么状况了,她
很可爱的问:“我并无恶意,纯好奇的问,你们在康巴住是多少钱一个晚上?”我们告
知六人间30元/人,她唏嘘了下,说“怎么能这样定价。”在她家是三人间20/人。然后
和她闲聊,她语调很轻快,与这种人说话总是会觉得很痛快。言及一女孩子家,怎么在
这荒山野岭没有水果店没有超市的地方来开店了,她回答:“开心啊。”她说本来是打
算在康定开店的,但过去转了一圈,发现太喧嚣,于是找到这处安静的地。

    点好饭菜,我们在院中的桌边坐下感慨当天的行程。看见店家和一个小伙子手牵着
手前后摇摆着从院子外蹦蹦跳跳的走进来,那小伙子头上还戴着顶当地土著常戴的帽子
,然后她俩坐在房前的一棵原木上,几个藏族的小孩围着她俩嬉笑玩闹着。原来这是家
小夫妻店。顿时被这种幸福打动了。脑海中许多词汇纷纷闪过: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神雕侠侣、吃到老,玩到老、夫复何求……这里的物资生活确实很匮乏,很不方便,但
精神生活确实无比的丰富与纯净,两人可以大声的说说悄悄话,牵牵小手,每天看看过
往的旅人,变幻的白云,干净的蓝天,看看花开花谢、云起云落。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也就差不多是这样的。




安全


骑行近60天,摔过一跤,在怒江边上,是自找的。当时是个下坡,我眼瞅着眼前风景大
好,悬崖、激流,便一手骑车一手伸到车前包中拿相机。不想路面是沙石路,前后轮同
时打滑,我急忙刹车,后轮抱死,我倒栽葱的摔了出去,好在刚开始下坡,速度不快。
因为摔倒地点隔高近百米且没有护栏的悬崖边就2m左右,下面就是怒江,如果稍微不小
心,真就有去无回了。以后收敛了很多,一般不在下坡时边骑车边照相,决不在沙石路
上单手骑车。

自作孽的事情尽量少做。但一路上还是有很多危险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类。就自然危
险而言,便是落石与塌方。此两种都与暴雨天气有关:某次在路边上厕所,观察飞流而
下的“液体”冲击着路边的泥土,土壤很快被稀释,顺流而下,土壤上附着的石块开始
稀稀落落的跟着往下滚。我顿时明白了落石的产生原理。并同时想到,如果是有植被覆
盖,植物的根系会附着泥土,这样即使有水流冲洗,石块也不宜脱落。看来产生落石还
是生态环境没有保护好。至于道路塌方,多见于河边道路被流水在转弯处掏空地基于是
塌陷。看得让人触目惊心。虽然路边随处可见“塌方危险”、“注意落石”的警示牌,
可石头真的不长眼睛。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有各自的解读,而无神论的我只好用概率论的
知识来安慰自己。所幸一路无事。有见过几次落石,均有惊无险;路过非常多的塌方区
,好在没有碰见正在进行时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kiChinese  

GMT-5, 2024-5-2 18:59 , Processed in 0.0449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