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ogin

免注册即享有会员功能

搜索
查看: 28795|回复: 1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What's your opinion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09: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iyangXie@FB 于 2015-4-14 10:00 编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NKP2TzsNA


这段是上周在gun barrel录的,因为有powder只带了soul 7宽板,没有带蘑菇板hart上山,滑mogul还是没有hart顺手(顺脚)。

正好借着这两天版上大家讨论CSIA三级mogul考试视频的东风,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我读到过网上(epicski等)曾经有过很激烈的滑mogul的讨论,不过总觉得论战双方的人坚持各自的滑法风格时间太长,或许言论观点都有偏颇固执或者是欠考虑的地方(滑雪本身以及教学方法)。

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如果是按照CSIA的标准,我有哪些地方做的:a)还不错的;b)不达标的;c)说不上好坏就是不太一样

然我先说说我自己觉得好的mogul skiing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了,smoothness/flow,dynamic,这些是滑雪哲学层面的东西,我只说下更表征的一些东西。我比较看重两点,上身upright&stable&quiet,不倾不倒不转不扭不弓腰不坨背;更看重的是通过弯曲pull膝盖做吸收,最完美的吸收,反映在录像上,就是上身和头尽量没有起伏,同时如果盯着膝盖看的话,也会有明显的起伏(弹簧)。speed control通过turn shape/edging, skidding, absorption三者,根据地形雪况和技术能力,合理的分配。随着技术的提高,absorption的成分也越高,skidding成分minimized。注意我并不排斥一定程度的controlled skidding,觉得这尤其是在beginner-intermediate技术水平不够handle一些困难的condition的时候必要的supplement。即便是到了pro level的mogul skier,在natural mogul terrain里遇上某些地形也会adapt加入一些很轻微的skidding。

CSIA的标准,似乎更强调turn shape/edging。看了最近的三级考试视频,我感觉是“吸收release的同时腿从mogul旁边绕出去”,也感觉好像是,把原本对着mogul会受到的直接impact,靠腿在水平方向的位移来smooth out。speed control用edging/turn shape控制速度,吸收程度比较小,吸收的功能目的是为了release和避免在绕包的时候被包顶飞,而靠吸收来speed control的效果很小。至于skidding似乎是big red flag?

所以我想听听这里的朋友的想法,不知道你们按照CSIA的标准练习mogul更多的是出于什么原因:
1. 因为目标是要考3/4级,所以就只有照着考级的要求练习
2. 因为有了之前反复大量的groomer的各种bp,ep,ap练习的基础上和技术积累上,用这样的滑法比较容易上手,learning curve相对较低
3. 一开始就崇拜CSIA demo team当作是偶像和雪神,demo team的滑法就是终极目标,也就相信CSIA的滑法就是最优,最好,最有效,最漂亮的滑法
4. 觉得这样的technique更适合教学,更适合来ski school上课并让学生感受到progress (其实也就是2)
5. 觉得天下武功殊途同归,根基都是相通的,ski school系统教学的基础打下来了,以此为平台,再adopt其他的technique来提高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2: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jluo 发表于 2015-4-14 10:00
畫得真好,膜拜

胖胖海绵太客气了,你滑得才叫做好呀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3: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5-4-14 10:43
我不会滑蘑菇,瞎写一点给楼主大侠捧场。

我很向往吸收法,认同吸收是滑蘑菇的终极法宝。

对,我也觉得mogul skiing区别于alpine的就是多了一个维度竖直方向上的吸收伸展,跟slope平面上的二维turn的技巧,要很完美的结合,是非常美妙的(滑雪者自己的感觉,同时也是观赏上来说),但是也是非常困难的。

最经济省力这点,我是这样理解的:滑雪aggressiveness/speed相当的前提下,turn的整个过程中腿上的力的变化越smooth均匀,越省力轻松。所以要讲round turn呀,round turn在二维上就是最smooth,力的变化最均匀的。如果做一条腿的受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大概就是类似正弦波那样,这个我相信大家都理解。滑mogul为什么会更累呢,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是因为impact处理的不够好,impact的瞬间,腿的力陡增,不出几次腿就酸掉了。

round turn(过包时腿沿水平方向的位移),absorption其实就是分别在水平和竖直的不同维度上,去smooth out这个impact的技巧。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3: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5-4-14 11:16
大师,你确定自己对所谓csia的mogul滑法的印象是正确的吗。

看看c的头号role model的蘑菇再说了:

我前两年刚开始滑mogul,自己网上看视频自己瞎琢磨,那时网上看了很多的PSIA/CSIA的教学视频(那时看竞技滑法的视频完全没有任何帮助),这个雪季才开始认真学习竞技的滑法(所以水平也还很低),所以我想我对round turn滑蘑菇还是有一些初步浅显的体会,虽然当时的动作不能做的那么标准和refined。但是可能我的表述不太清楚。“绕包”这个词,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round turn,过一个包的时候,腿横向的走出去同时也release掉,那瞬间有些身体失重在空中的感觉。

比如下面这个JF的截图:

Screenshot_2015-04-14-09-52-38.png (1.34 MB, 下载次数: 62)

Screenshot_2015-04-14-09-52-38.png
5#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4: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cat 发表于 2015-4-14 11:31
我眼神不好,咋觉得楼主外脚是绕包滑法,内脚是zipline呢:

我想我指的绕包,更多的是想表达, ski横向(甩/移/挪/shoot/飞..., 我不知道什么词最好形容)出去release的身体瞬间感觉有些失重,这样一种滑法

你说的绕包, 我想更多的是指path本身
6#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4: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5-4-14 13:29
看这个小弯, 很娘炮, 有木有

I think Patrick's turns are just elegant art,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feminine or masculine.

How about fly's turns starting at 1'12'' belo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xiKKzIE-4c
7#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23: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lupo 发表于 2015-4-14 22:54
我看到的竞技滑法和CSIA滑法唯一不同的是路线,CSIA的确是要求把蘑菇当成小转滑。不过高级别也需要在fallli ...

我觉得滑的挺好,针对这样的地形,路线选择,execution和流畅程度都非常好。如果能横向traverse少些,turn得更tight一些(one turn per mogul),会更接近高lvl的CSIA demo的水平。

另外,我发现个有意思得事情,CSIA考试和CSIA demo视频里的mogul,都不是那种特别tight & deep的mogul,而是感觉坡度略陡,包的个头都很大(指包在slope平面上投影的size),间距相对宽松,这样的条件下,选择更round的路线是很合适的。

但是在那种紧密的mogul凑起来的一个一个深坑的地方,更适合竞技滑法一些。

因地制宜。

点评

多谢!  发表于 2015-4-15 00:29
意见收到,正在努力中。  发表于 2015-4-15 00:25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0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yangXie@FB 于 2015-4-15 00:42 编辑
lupo 发表于 2015-4-14 22:59
所以我想听听这里的朋友的想法,不知道你们按照CSIA的标准练习mogul更多的是出于什么原因:

2. 因为有了之 ...


我觉得也许这点上,我想说一些可能跟在做诸位有所不同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不能说竞技滑法更容易受伤。比赛里确实有受伤,但那是为了追求成绩的超常的aggressiveness/speed,才是导致比赛里运动员受伤的原因。几乎所有的competitive mogul skier都很一致的说,比赛里感觉都是把自己push到了limit之外。类似的,racing选手受伤也常见,但是不代表carving技术容易受伤对吧?我曾经听pro说过,从八九十年代到现在,竞技mogul技术还是有了微妙的改进,现代的mogul竞技运动员训练和比赛里,绝大部分的受伤也是因为jump&air空中动作,很少因为knee受雪包的冲击受伤。

当然了,正因为竞技滑法的难度,要掌握好非常难,练习的时候难免做不好,动作失误,难免膝盖受冲击什么的。我自己前阵子也是没滑好,不知道怎么的把一侧的肋骨震痛了。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训练要有一个明确的progression循序渐进,不能过分的push自己,及时止损(动作没做好失误了,如果没能力调整回来,宁愿减速甚至停下来)。不能说刚刚才开始练吸收,就想尝试直线冲下来,或者是陡坡上还逼自己选择跟缓坡上一样的路线和动作。

在掌握基本的技术后,在对自己的aggressiveness有控制的前提下,我并不觉得竞技滑法本身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大于technical滑法,相反我甚至觉得达到同样速度的基准下(身体沿falline方向的速度),竞技滑法对膝盖的保护更好(因为竞技滑法更重视强调active的吸收,也强调要maximize吸收的range)。

我想,是比赛视频给大家留下这样滑容易受伤,膝盖impact大的印象。那么不妨看看这个韩国人的视频。我自己看完后,对“柔和”这两个字,有很强烈的感受。这个视频也是我觉得最好的两段面向竞技滑法初学者的教学视频之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5RhOUNDbQ

9#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4: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周 发表于 2015-4-15 14:03
完全就是这个道理,教学机构必须有一套可以继承和移植的技术体系。适合大多数人来follow 的学习提高方法 ...

竞技mogul苦就苦在太小众,在没有强大完善的教学系统和机构。一方面导致新手学习上手难,一方面也不能发出声音去advocate。能算上系统性教竞技滑法的,大概只有一些地方上的freestyle club/team提供给小孩子的long term coaching。成人虽然有很少的一些mogul camp可以选择,但都算不上是有系统的教学机构。

我这个雪季在学理论的时候,曾经考古看到过几年前有pro/competitive mogul skier,在主流的epicski试图advocate竞技滑法,结果还是被淹没在instructor的口水里了。。。那以后bumper们几乎就是只自己的小圈子里玩了。我想epicski上有些高级教练在ski school被奉承追捧时间久了变得比较自负固执不够open minded。我很appreciate这里的大伙虽然大多是CSIA背景,但也还很open minded

对了,说到板,这个我觉得要求倒不高,我自己买hart更多是想激励自己要serious的练习(钱都花了不努力练习对不起自己啊,哈哈),也因为之前的soul7确实太宽了些。其实板子顺手,不太重不太宽,就可以了。fly滑的都是all mountain板子。

点评

你的hart 上binding 是mount 在什么位置?有没有偏中间?  发表于 2015-4-15 21:55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8: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B2L2 发表于 2015-4-15 16:19
now that you have some experience on bith techniques, which one you think is easier for any general  ...

这个我不太好说。
general public常常会overestimate自己的ability,基本功可能也有些不够,而且也急于求成一些。如果是serious想要学习并且commit时间精力的skier,初始的ability不太重要吧。

同样是滑蘑菇,我不觉得竞技的learning threshold比用round turn滑更高,初期可以多skid一些。只是我觉得竞技滑法,达到比较decent的水平,需要花的练习时间也许多些。

点评

我也覺得 freestyle ,要更多投資,已而且過了年青人的比較不好練。  发表于 2015-4-15 21:58
我也覺得 freestyle ,要更多投資,已而且過了年青人的比較不好練。  发表于 2015-4-15 21:5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kiChinese  

GMT-5, 2024-5-15 10:11 , Processed in 0.04939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