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ogin

免注册即享有会员功能

搜索
楼主: vicbo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大利队滑雪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12-9 16:0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9 20:16 编辑
vicboy™ 发表于 2014-12-9 15:46
为什么不能用山上腿承重呢?大侠们不都是练内板外刃吗?


SG可以吧,双轴更稳。
Slalom的话双轴提供不了足够的压力。

仔细一想, 问题挺复杂, 先按住不表了
32#
发表于 2014-12-9 16:06:21 | 只看该作者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9 13:04
V大有心在这一楼搞Interski,煮咖啡论短长乎?那可要注意,火鹰大侠已经结论先行了,即天下英雄,唯P与C耳 ...

查侠,我的理解是,过transition的瞬间,C提倡的也是面向圈内,而这个面向,一部分由core的主动引导产生,另一部分来自上个弯的turning with lower body. 前面的John校长的video,JF在以前新西兰谈separation的video,都有相关观点提出。

点评

哦,圈内  发表于 2014-12-9 16:42
鱼侠,俄也说c面向圈外,没说圈内啊。面相圈内的是日韩  发表于 2014-12-9 16:41
你也掉书包.......你就是猫 :-)  发表于 2014-12-9 16:27
33#
发表于 2014-12-9 16:50:48 | 只看该作者
smilefish 发表于 2014-12-9 16:06
查侠,我的理解是,过transition的瞬间,C提倡的也是面向圈内,而这个面向,一部分由core的主动引导产生 ...

Jf的视频没看到过。这一点上我理解,或被灌输的观点,是transiton之后,上下身分离是neutralize了。日韩的面相圈内,是主动往圈内转上身的结果。当然,反正是瞎扯,怎样无所谓。
34#
发表于 2014-12-9 17:02:28 | 只看该作者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9 16:50
Jf的视频没看到过。这一点上我理解,或被灌输的观点,是transiton之后,上下身分离是neutralize了。日韩 ...

对,去年有个韩国人就让我转肩治我上身落后的问题,四级说的是往圈内送core,方式不同,但是方向是一样的。
35#
发表于 2014-12-9 17:15:33 | 只看该作者
smilefish 发表于 2014-12-9 17:02
对,去年有个韩国人就让我转肩治我上身落后的问题,四级说的是往圈内送core,方式不同,但是方向是一样的 ...

是吗?这真是言人人殊啊。我是一动肩膀,人立刻大叫,pas des epaules!烦死。问题是我从前野路子的滑法,都是肩膀先动。未必是转,倒肯定有的。却原来还有送core这一说?送,怎么理解呢。倒进去?转进去?

考试的时候跟我们老怪四级一个缆车,说过inclination的问题。人的答案很清楚,是下身的displacement为主造成大角度inclination,不是上身倒。就是说仍然是下身为主导,上身只是跟。上身一主动就错。

点评

我跟杰罗这块想的一样  发表于 2014-12-9 18:48
想到一起了呢?。。。。。。  发表于 2014-12-9 17:59
送你一个还没证实的想法,keep balanced on the skis while inclinding/tipping your legs extended  发表于 2014-12-9 17:43
同意老怪  发表于 2014-12-9 17:36
36#
发表于 2014-12-9 17:39:24 | 只看该作者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9 17:15
是吗?这真是言人人殊啊。我是一动肩膀,人立刻大叫,pas des epaules!烦死。问题是我从前野路子的滑法 ...

对,我不是说韩国人说的对,只是说人家就是这个要求,四级说的送也是个粗法子,就是把core往山下点杖处“送”,说倒也行,说扑亦可。老怪说用下身干活,我觉得make sense.

点评

发力方法不同而引起的身体重心变化如果是相同的,结果也不会差太多  发表于 2014-12-9 19:24
37#
发表于 2014-12-9 17:56:11 | 只看该作者
大腿骚尅特的活动幅度是小于满半圆的,钉死上身就是放弃。
38#
发表于 2014-12-9 18:59:3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大内倾靠得是完美的中性位置(从而P2带来重心和脚下的完美侧向分离,我叫lateral displacement); 早建立平台(不然别想倒),踩稳外板,多画上半个弯,给身子更多的时间压着板子往里倾;
这是P3之前的。

为了出弯有效反弓,P2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反拧现象,不用多,一点点就够,入弯的一瞬间的一点点下身引转steering就足够制造这个效果了。

如果顺利的话,刚过滚落线应该就能感觉到反弹,此时可以A) 松开、自然回归中性,换刃,等于中小弯 ; B) 增加反弓动作,腿部继续轴转pivoting,胯向圈内稍倒,保持肩膀平行坡面,外脚维持压力不伸不缩,身子随势转向内侧,不主动内旋但也不主动反拧。 就成大弯了。

点评

少侠所言极是。我还有一个想法,compression of the upper body is undesired at all times, gradual retraction of legs at shorter radius but try to keep them extended as much as possible  发表于 2014-12-9 19:22
如果中性位置不平衡,则下一个弯基本就是完蛋的  发表于 2014-12-9 19:00
39#
发表于 2014-12-9 19:27:27 | 只看该作者
作词:张名河
作曲:吕远、程恺
演唱:阎维文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平衡的板刃会转弯
它能给小弯者以反弹
也能给大弯者以控速
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啊
大腿那个掌舵也能获得
嗨~~~~~~


40#
发表于 2014-12-9 20:24: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9 20:27 编辑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12-9 18:59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大内倾靠得是完美的中性位置(从而P2带来重心和脚下的完美侧向分离,我叫lateral disp ...


倾倒来自于提高内脚, 重力把身体拉倒向圈内.

所以外脚100承重时, 倾倒就要动上身, 不艺术.

所以外脚单脚Fore/Aft平衡没练好的, 都做不到高立刃,因为,提不起内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kiChinese  

GMT-5, 2025-9-14 16:52 , Processed in 0.0508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