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ogin

免注册即享有会员功能

搜索
楼主: 匿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ovement assessment

[复制链接]
171#
发表于 2013-4-13 23:23:27 | 只看该作者
我更愿意相信在racing中,这些都是动态乃至本能的过程。 不像表演式大众滑雪追求精准
172#
发表于 2013-4-14 01:24: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坷垃 于 2013-4-14 02:36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4-14 00:17
忽然想到的一个问题,楼上视频里的carlo janka,究竟是one-footed skiing(基本外侧单腿承重),还是two-fo ...


我个人觉得业余滑手评价racer的动作没有意义,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那个状态下面临的是什么。

比方说他相邻的两个弯,一个内板抖,一个外板抖,很显然一个是外板主承重,一个是内板主承重。这能说明这个racer的滑法和技术流派吗?我觉得不能,这只是他处理两个门的时候不同的手段而已。这两个门离上一个门的远近、角度,甚至附近的雪况决定了他这个动作的存在。

过门是一种障碍赛,面对障碍显示出的素质,是我们这些不面对障碍的人不能理解的。这就好比说我们是一帮练花拳绣腿功夫的人,我们舞刀弄剑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某一天见到一个武林高手在和人家打架,我们一看:哇,打得姿势的还不如我平常漂亮哎!某某地方我都能看出差错

其实高手可能此时只是卖个破绽,方便更快把对方打死而已。

点评

有趣!  发表于 2013-4-14 07:02
173#
发表于 2013-4-14 09:37:19 | 只看该作者
雪坷垃 发表于 2013-4-14 02:24
我个人觉得业余滑手评价racer的动作没有意义,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那个状态下面临的是什么。

比方说他相 ...

你这个比喻不完全恰当,滑的好,滑的快不一定懂技术原理,诚然他们反馈回来的感受是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并不代表他们自己能说清楚。

反之亦然

点评

btw:我看好查模特,他必成为俺村的一颗新星  发表于 2013-4-14 09:38
174#
发表于 2013-4-14 10:05:04 | 只看该作者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4-14 10:37
你这个比喻不完全恰当,滑的好,滑的快不一定懂技术原理,诚然他们反馈回来的感受是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

我当然不是说任何人都无权评价racer的动作。但我觉得我们这些不滑门的人评价他们的技术没有意义。

过门的时候很多动作是被动的选择,是一种随机应变,它不完美但真实,是不能用自由滑的理论来套的。

点评

gs是过门多过counter,slalom倒是counter多过过门,俄感觉……  发表于 2013-4-14 10:52
Racers 那些大反弓,明显是为了躲旗门。  发表于 2013-4-14 10:14
言之有理。那些大反弓,明显是为了躲旗门。  发表于 2013-4-14 10:14
175#
发表于 2013-4-14 10:27:10 | 只看该作者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4-14 09:37
你这个比喻不完全恰当,滑的好,滑的快不一定懂技术原理,诚然他们反馈回来的感受是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

我非常滴不同意你的说法
练到了才用的到用的出来
功夫到了才用的出来
打球也罢,滑雪也罢
即兴发挥只是很少很少很少一丢丢

在主场经常看到racing team 的小朋友做
各种自由滑练习和drill

点评

嘿嘿,不是我语文差,就是你看帖不认真  发表于 2013-4-14 11:55
176#
发表于 2013-4-14 10:31:36 | 只看该作者
雪坷垃 发表于 2013-4-14 02:24
我个人觉得业余滑手评价racer的动作没有意义,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那个状态下面临的是什么。

比方说他相 ...

非常喜欢雪女侠的文字表达,呵呵。观点上其实也是完全赞成的。俄这都是吃饱了撑的,或者饿着肚子谈美食吧。没得雪滑了,慰情聊胜无而已。毫无意义,自己心里也是清楚的。一边哗啦哗啦灌水,一边不停道歉,让各位大侠不要太当真,为的就是这个了。

俄问那个的缘起,是别的论坛上的一个争论,发生在PMTS和PSIA的follower之间。

somehow,前者可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的单脚滑体系,弯中始终balanced/weighted在外脚上(至少是应该)。PSIA则在两脚之间渐进减退,只在弯中的某些环节是完全外脚承重(CSIA也是这样吧)。这个似乎并无争议。有争议的是哪种滑法更加all-terrain。PSIA的follower就会拿racing gs举例子,指出在这样的高速度大转折的极端场合,双脚滑dominated,足以说明双脚更加全地域。蘑菇也好,树林也罢,都是双脚平衡优于单脚,之类。

我反复看HH的博客,发现在拿racing举例的时候,HH多数在谈slalom,而不是GS,不免心生疑窦。看了许久gs的视频,多数也是宽stance,双脚,反扭作为过门技术的成分大过counter-acting,等等。

如雪女侠所说,那个领域是我们所无法想象和评价的。正好看到lupo大侠在训练gs racing。人家再怎么自谦,至少知道其内在技术要求吧,所以发问。

当然雪女侠其实已经给出答案了,是双脚。

在recreational skiing这个领域来说,蘑菇和树林我都没滑过,还不到那个水平,或者不太喜欢吧,总之完全没有经验。steep今年是稍微尝试了一下的。其实就是bromont coupe-du-monde最后那个稍大一点的坡,在高手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就这一点可怜的经验来说,俄仿佛觉得,在技术上,跟视频里这个stivoting的滑法有点像,表现在由transition开始,弯的前半其实是跳过去的,至少两脚skis unweighted。着地后剩下的那一半,又要切出一大半来立刃,搓,把速度控下来。真正刻,有四分之一就算好的。遇到全冰封场合,恐怕完全是搓。

这时候用的,似乎是双脚。说句不好听的,可以用牙的话,也早一口咬上去了。

发现counter这个东西之后,俄会在那里把counter做到极致,控的效果更好。但俄想这时的counter,真的是只为把刃立得更高,咬雪面更狠。carving什么的,真的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反过来把这一套应用在不太陡的坡上(因为不太陡,多数还是可以从apex之前开始,且多数外脚承重),则发现控的能力大大加强了。原来在coupe-du-monde的其他地段,用square上身,cross over起落起走大弯的滑法,真的是越滑越快,十几个弯就到坡底了。除非打破节奏,或者干脆hockey stop原地停下来,根本控不住速度。最后几次,加上这套技术之后,除了最后的大坡,其他多数地段,真的是可以用连续的中等弯下的。最后的大坡,也从四五个弯到坡底,过度到10个以上(自己什么水平自己清楚,没有显摆的意思,各位大侠千万别往那个方面想,拜托拜托)。

所以俄已经从前几天的相信HH的那套更加全地域,过渡到现在的上身全地域,下身未必了,呵呵。一坨一坨写字,着眼于把自己的所感所闻所想忠实地表达出来,寻求认同或批评,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虽然还是属于误打误撞找到的。

点评

俄被迫放弃的好不好……泪奔啊泪奔  发表于 2013-4-14 21:00
b-p
今天没去你错过太多了  发表于 2013-4-14 20:24
原定今天去滑,结果去不了,立刻又写了这么大一坨,自己都吓一跳。那么这里的心理机制,真的再明显不过了,呵呵  发表于 2013-4-14 10:38
177#
发表于 2013-4-14 10:4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alpha 于 2013-4-14 11:47 编辑

今天在软雪里摔了一大跤,突然对COUNTER这玩意顿悟了。

我感饺,COUNTER就是为了维持平衡,ANGLTULATION是为了COUNTER INCLINATION。
为什么要CA,以CSIA为例,双腿有主动的STEERING动作,为了维持这个平衡,所以上身要往晚外反拧。
PMTS虽然没有主动STEERING这个动作,在内SKI TIPPING,给下身形成一个朝向弯内的趋势,同样也需要CA。

CSIA因为TRANSITION SQUARE,大概是过了滚落线后才开始STEERING?(求证诸位牌牌),所以CA的比较后。
PMTS因为TRANSITION后就开始TIPPING(中/大弯),所以要求马上开始CA。

CA的程度应该和STEERING。速度的程度有关,STEER越大,CA也越大,好比PIVOT SLIP。 速度越快,即使STEER角度小,CA的程度也要大。

日系滑法,(大弯整地),没有STEERING的成分,所以要靠上身大倾角来把雪板压弯,缩小半径。
178#
发表于 2013-4-14 10:55:17 | 只看该作者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4-14 11:31
非常喜欢雪女侠的文字表达,呵呵。观点上其实也是完全赞成的。俄这都是吃饱了撑的,或者饿着肚子谈美食吧 ...

http://bbs.lvye.cn/thread-334175-1-1.html


其实如果真的对竞技滑雪中的细节这么有兴趣,我推荐你看看这篇文章。这个是绿野上一位大侠的中文翻译,不喜欢的话也可以直接看英文的(其实我觉得他翻译的已经挺好了,我英文很烂就直接看了)。
我个人觉得写的很好,虽然对我们的技术可能没有多少实际的指导意义,但可以解开你不少疑惑。竞技滑雪当然是两个脚都要用的,而且遇到不同的时候、不同的随机状况,会有不同的应用,这在他们来说都很平常。甚至重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位作者解释滑行者使用重心后座以及内板承重来转一个弯,这也是我们在单纯的自由滑(非障碍赛)体系中中无法理解的现实。

这是一位coach写的文章。这样的人,有竞技滑雪的基础,又有钻研技术的耐心,他的辨识我认为就是可信的。他从分析一位racer的滑行轨迹,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我们这样水平的人根本无法做这样详尽的分析。

racer在滑行的时候的确在创造技术,当然这是以很好的技术基础为背景的。所以各个大众业余体系都在向竞技滑雪借鉴技术。hh能用自己的理论来阐述竞技滑雪的实际,也是因为他自己有竞技滑雪的基础的缘故。
179#
发表于 2013-4-14 11:03:23 | 只看该作者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4-14 11:31
非常喜欢雪女侠的文字表达,呵呵。观点上其实也是完全赞成的。俄这都是吃饱了撑的,或者饿着肚子谈美食吧 ...

上半段PIVOT,下半段用刃。
这应该就是CSIA的interm. parallel turn吧?

点评

我也不懂CSIA  发表于 2013-4-14 11:14
这是瓜教授的领域,俄感脚很无助的说……  发表于 2013-4-14 11:08
180#
发表于 2013-4-14 11:1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坷垃 于 2013-4-14 12:24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4-14 11:31
非常喜欢雪女侠的文字表达,呵呵。观点上其实也是完全赞成的。俄这都是吃饱了撑的,或者饿着肚子谈美食吧 ...


另外,关于双脚的使用,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分三个阶段:
1 双脚相互扶持
在这个阶段,你根本无法顺利的完成单脚转弯,无论外脚还是内脚,所以只能两只脚一起转,靠一只脚弥补另一只脚的不足。他们是相互扶持的作用,每一只脚都是折翼的天使(惨了点,但这是事实),抱成一团才能飞翔

2 双脚相互独立
在这个阶段,你开始尝试或者已经练成了单脚内刃以及外刃。甚至能独立用一只脚从头滑到尾。

3 双脚相互辅助
在两只脚都能独立滑行了以后,他们配合起来,会有强强联合的结果。你的滑行稳定性更高,因为你不再强求必须外板还是内板承重,既然你用一只脚就能稳定滑行,那么另一只脚即使做别的事情也毫无障碍,碰到异常状况也能大幅度的提高你的应对能力。

我的猜测是,你处于阶段1,而racer处于阶段3(此处没有瞧不起你的技术的意思,其实我也是阶段1,我们大部分的业余滑雪者都是阶段1),这有本质的区别。racer使用两个脚是因为他们两个脚都很好使,而你我使用两个脚是因为两个脚都不好使。
我们目前的目标应该是进阶阶段2,所以这个时候别太相信俩脚比一脚有利之类的理论,就放弃一个脚的练习。

点评

不能同意更多  发表于 2013-4-14 12: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kiChinese  

GMT-5, 2025-9-14 01:53 , Processed in 0.0449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