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ogin

免注册即享有会员功能

搜索
楼主: 匿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ovement assessment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3-4-10 13:06:29 | 只看该作者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4-10 14:02
我完全同意大侠的感受, 膜拜.

肯定是BALANCE在OUTSIDE SKI,即使是我在做全身倾倒这个练习的时候也要平衡在外板上,不然就会摔倒。
以前我觉得平衡在外板就是内板完全不承重,现在我改变了这个看法。

点评

有道理,给力。  发表于 2013-4-10 19:37
鄙人之见, 你一过fall line, 内腿接受承重太快, 纠其原因,可能是fall line倒的太猛. (我不是想否定你的LV4, 但是讲靠山, 不如说加大内腿flex来的好)  发表于 2013-4-10 13:39
什么叫FALLLINE里做做,请展开说说  发表于 2013-4-10 13:25
那你把那个thousands step, 再fall line里做一次step, 瞧瞧  发表于 2013-4-10 13:12
122#
发表于 2013-4-10 13:14:27 | 只看该作者
chalpha 发表于 2013-4-10 14:06
肯定是BALANCE在OUTSIDE SKI,即使是我在做全身倾倒这个练习的时候也要平衡在外板上,不然就会摔倒。
以 ...

BTW: 你过旗门那个视频, 开始显现日系风采.

我个人不喜欢

点评

最近你中文退步的好快呀, 理解起来好费解  发表于 2013-4-10 14:00
没办法,带我的那教练年纪比较大了,CARVING技巧估计就是那会被日系学过去了。但对我来说,还是要多吸收不同的思路。  发表于 2013-4-10 13:28
123#
发表于 2013-4-10 13:36:07 | 只看该作者
chalpha 发表于 2013-4-10 13:05
发人深思,这点我说说我自己的体会。

这个雪季度初开始有意思的练习DRILL,主练中/大弯,练到一定时候发 ...



点评

没有啊, 偶不仅知无不言, 而且言无不尽。点评里不能贴图 所以这里补个图, 您见谅  发表于 2013-4-10 14:16
你现在干脆连话都不说了  发表于 2013-4-10 14:06
124#
发表于 2013-4-10 13:3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kisnowboardca 于 2013-4-10 14:51 编辑
skisnowboardca 发表于 2013-4-10 06:59
强贴留名:)请教一下ca 是上下身分离吗?


多谢各位:)我自己消化了一下,counter acting = counter rotation= body seperation = body part isolation

不好意思,可能是同意或不同意你们的解释,这是通过向你们学习我自己的理解:)

还请教一个问题,你们总说靠山,是指内脚承重往山上靠吗?和angulation 相反的动作?先谢了,这问题是不是太初级了?

125#
发表于 2013-4-10 14:00:2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不管是ROTATION 还是CR, 或者CA, 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上下身分离。  真正的上下身分离应该是pivoting,下身独立拧转的结果,处于下身主动,如果上身有参与了,就不是真正的分离

点评

CR过多然后PIVOT就不灵了?  发表于 2013-4-10 16:24
俄的理解是ca、cr相比pivot之类,是对上下身分离的overdoing,走的更远而已……  发表于 2013-4-10 15:07
这个问题1级课时教练演示过,pivoting产生上下身分离,CR过多导致内脚承重  发表于 2013-4-10 14:39
对的对的, pivot slip 是可以不需要CR的, 当然如果你试着揉进去一点CR,会发现更好拧,但是CR的多了,会发现自己会内脚承重  发表于 2013-4-10 14:38
有道理,比如pivot slip?  发表于 2013-4-10 14:37
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 我说的不清楚是因为我也没理清  发表于 2013-4-10 14:33
我试着理解小英雄,结果类似,动机不同?  发表于 2013-4-10 14:28
HH也是这么说的。 我的理解是哪个都多少有点别的的成分,把他们分开是因为动作原理不同  发表于 2013-4-10 14:20
有道理,但是还是觉得属于相对运动, 上身的静止是由于counter的参与  发表于 2013-4-10 14:15
请包二爷的狗头闸,那个分离的彻底  发表于 2013-4-10 14:11
126#
发表于 2013-4-10 14:08:42 | 只看该作者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4-10 14:36

你觉得我这张福不符合你的口味

点评

恭喜阿法,这图和下面的国家队很象!  发表于 2013-4-10 16:03
我后半段都晕了,要不然怎么差点冲出去?  发表于 2013-4-10 14:19
这个好,喜欢  发表于 2013-4-10 14:12
127#
发表于 2013-4-10 14:23:21 | 只看该作者
skisnowboardca 发表于 2013-4-10 14:37
多谢各位:)我自己消化了一下,counter acting = counter rotation= body seperation = body part isola ...

眼看着CA不能被理解,被滥用,我很同情老怪

不过他自己也混淆CA跟Anticipation Rotation.

点评

看起来很像,目的不同  发表于 2013-4-10 15:14
至少看上去是一件事,内在要求还是不同的,从髋部的运作就容易分辨  发表于 2013-4-10 15:08
俄还是觉得,在快速小弯,真的是一件事而已……  发表于 2013-4-10 15:06
楼下的很CA,不过标题却是Separation,纠结啊  发表于 2013-4-10 15:05
咋嫩纠结涅, 俺都替你急  发表于 2013-4-10 14:35
唉,这些词我都不懂啊,我很同情我自己  发表于 2013-4-10 14:27
http://vimeo.com/49950350 这个算CA吗》  发表于 2013-4-10 14:25
128#
发表于 2013-4-10 14:23:59 | 只看该作者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4-10 14:36

我这个传塞神麻烦您帮忙看看,落后了吗?

点评

不好意思,最近中文比较差  发表于 2013-4-10 14:36
没有, 没有, 你前后重心挺好的  发表于 2013-4-10 14:34
你的意思是,落后了?  发表于 2013-4-10 14:33
你要看这个干吗? 我现在不介意一张静止图的落后, 关键是趋势如何, 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是好  发表于 2013-4-10 14:29
129#
发表于 2013-4-10 15:20:30 | 只看该作者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3-4-10 15:23
眼看着CA不能被理解,被滥用,我很同情老怪

不过他自己也混淆CA跟Anticipation Rotation. ...


看两张有意思的图,canadian demo和HH的对比:

首先是gs,canadian demo没有anticipation,squre的,HH却在扭:



45度角的快速短弯,从视频中,你仍然可以看出,canadian demo是upper-body-facing-down-the-fallline,anticipation,HH还是有扭的。

但,看截图:



能看出区别么?俄甚至觉得,canadian demo这位只是ca、cb做得更快更连续,才使他看上去是在anticipation,HH只是老朽了,慢,所以给人看到他在扭……

gs和短弯中的canadian demo guy是同一个人。两个图的位置,也差不多都在apex附近,所以可比性是相对严格的。

点评

and then again,我觉得至少相比csia,HH那个是更强烈的技术,控制上发力上都是如此  发表于 2013-4-10 15:41
第二个case只是开玩笑,俄也承认demo那个是anticipation的,呵呵……  发表于 2013-4-10 15:30
case II,左边这位在Steering,基本Square。右边的是CA  发表于 2013-4-10 15:30
同意Case I  发表于 2013-4-10 15:29
130#
发表于 2013-4-10 17:55:23 | 只看该作者
Swing pole planting undoes the CA and CB, that's the key...

Canadian demo guy(我抓图那个视频里的应该是Sebastien Michel),即使在做快速短弯的时候,也在向前swing他的pole来完成点杖。所以他是squre上身,anticipation的。

但在HH的体系里,点杖是cb+ca之后,弧外侧雪仗的一个连续伸展动作。如下图:



由这一点出发,IntoTheWind大侠在114楼的评论是不准确的。那个视频序幕里,HH也在CA,不是anticipation。

俄体会由low-c开始的swing弧外手臂+雪仗这一下子,对要求上身stacked向前的滑法来说,非常重要。这提供了转向的初始动力。HH那边,这个动力则是由整个上身的反扭提供的。这也是俄为什么觉得HH的体系更猛烈一点。

扭转上身,达致对髋部也即承重外脚的控制,好像也比别的方法多一个控制手段,因而是更加全地域的技术。我自己这点可怜的经验来说,这个雪季忽然头脑发热跑去滑coupe du monde,就算是个steep吧。直到误打误撞找到HH的这个玩意儿,才算真的找到一点控的感觉。而在见闻的层面,extreme skiing,60度的坡上,或者racing slalom,那么高速的转弯,你真可以通过stack上身,朝向ski行进方向,通过swing弧外手臂+雪仗,初始化一次transition吗?I doubt that……



上图这个,不知道IntoTheWind大侠怎么看。I would say that's counteracting, rather than anticipating...

我是不是走的太远了?这个坛上无数老大,哪个不是CSIA出身。俄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说三道四,说这些p话……惶恐啊惶恐。

点评

CA跟AR的争论,偶累了,要求退出。如有疑问,请认真阅读前面贴的英文名词解释。希望以后有机会当面交流 :)  发表于 2013-4-10 20:59
上图这个,是AR,下一步就是pivoting,进入下一个弯  发表于 2013-4-10 20:57
114楼的,开头是AR,后来是CA。上午只看了一个开头  发表于 2013-4-10 20:55
这大弯转的快成SUPER-G了  发表于 2013-4-10 19:19
我看你是打左灯往右转  发表于 2013-4-10 19:15
夏天拿嘴怎么滑都行。  发表于 2013-4-10 19:08
不管怎么滑,快准稳就行  发表于 2013-4-10 18:49
百家争鸣挺好的  发表于 2013-4-10 18: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kiChinese  

GMT-5, 2025-9-13 19:59 , Processed in 0.07020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