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ogin

免注册即享有会员功能

搜索
查看: 13170|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rady 第三季总结(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8:4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雪季我是高开低走,雪季末略有反弹。总体来讲收获是比我想象的少。

12月份过了一级。 教官在三天中做了很多drill, 主要是关于pivoting的。记得的drills有:
1. 平缓的坡上,单脚直线滑行,然后单脚转脚,仍然直线滑行,直到停住。 空中的雪板始终向前方。
2. Hockey stop
3. 2 feet release。教官没说什么名字,但我看跟老怪的TFR的release部分很像。双脚垂直fallline站立住,两个膝盖release edge,同时com向45度前方移动,脚下自动开始转,一个hockey stop结束。考官:就像是慢速的hockey stop。
4. 侧滑
5. Pole planting:点完了不缩手,身体跟过去。点杖的位置就是COM前进的方向。
6. Hoping:入弯的时候hop
7. 双杖点地
8. 双杖卡腰(上下身分离)
9. 拿手去摸山下板的外侧板头(angulation)

考官还是给了我很多C的,但比阿牛少一个。 Stance/balance两个都是i, pivoting两个都是i。 也就是说:
1. Centered for/aft in the middle of the ski
2. Mobile in all joints
3. Turning initialed with lower body
4. Manages steering effort with lower body
以上四个为I。 评语为:
Remember when you release the edges and move in the new direction, it shows a well linked and smooth demo.
Keep your feet further apart and feel both feet turn into the fall line.

总结一下就是:transition不够好,弯的上半段要用lower body pivoting过来,站姿要宽点,站中间,关节灵活些。
我想,四级大牛总是对的。这个雪季大部分时间都在练pivoting和练carving之间徘徊了。中间又有6周的课,真正settle down下来,可以一个人慢慢体会动作的时候都已经是二月末了。从一月初到二月末做了很多教学,不光是167,还有其他人, 确实很耽误自己体会动作,创造文化还得是孤独的呀。 二月份以后,基本都在做中级平行弯,体会release的感觉。到了3月中了,我忽然感觉到了内腿外侧,于是乎不管不顾,全力扑了上去。经过了3月16/17号,可以换脚用内脚外侧下来,3月23/24号,可以单脚不换脚下。以上四天都是全天练习单脚。最后一天3月28号,没怎么练习,但确实体会到一点点用单脚transition换刃的感觉,在此之前都是硬生生别过来,等待转弯。

iSee大侠问我为什么这么滑。我在网上已经回答了,copy 如下:
“以前只知道外侧脚要dominate,就练外侧脚。后来知道真正好的滑雪者其实是2只脚滑,我的一级考官号称目标是永远50/50。但我知道,其实他也没有一直50/50。那么怎么理解2只脚滑呢?我理解为可以任意在2只脚之间转换重心并且任意的根据需要分配重量。也许将来我会有其他的理解,但现在我如此认为。

为做到这一点,我想应该2只脚分别内外刃都可以滑,而且2只脚之间以及一只脚的内外刃都可以做transition,然后才能有条件考虑如何分配重心。我以及几乎周围所有人都有很多问题都是出在内侧脚承重,但如果要2只脚滑雪,内侧脚必须承重。所以就像有大侠把脉说的内侧脚分为主动和被动承重,要做到部分主动承重,我要求自己能主动承重的100%,然后再考虑如何减去重量。

所以,我试图做这种滑法的尝试,当然还有很长的路,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完,但这就是我理解的滑雪。望不吝指正,如果我知道我想错了,我会很高兴。”


就我个人感觉而言,我觉得就像是一扇门打开了一样。我觉得可以这样那样如此这般的滑是很快乐的事,是当年单脚内刃可以滑(感到“稳”)以后的另一次感觉升级(感到“自在”)。具体2只脚怎么结合在一起滑雪,那是下雪季的事了,我先不操心。你以为我真的会告诉你,我在山下单脚冲下去的时候 ,感觉自己很像高手,那种显摆得瑟的心情是很爽很爽的吗?

总结一下吧:
1. 手的姿势。问过考官,他的回答相当CSIA:“手是用来平衡的,你随便放,我只看你的skis”。看youtube说:双手自然弯曲下垂,略往前提起,稍微张开一点。具体手的位置应该以阿牛的手位置为准。我要好好学习。

2. 单脚滑。 单脚仍然是我最喜欢的drill,我试图把越来越多的东西放到这个drill里。但单脚滑确实不适合每一个初学者。实际上,现在已经没有人像我这么执着于单脚了。Flyingfox, huntermichael等尽管都练过,也确实觉得单脚进步大,但基本已经放弃全单脚进步的方式了。我现在也反思,以前我是全力推这个drill的,现在才知道对于不同的人,虽然可能是同一件事情,但不同的方法来启发真的很重要。Thousand steps, 茶杯,打鼓,飞机等等虽然各有侧重点,在我看来都是2件事:重心向前和山下脚dominate。 当然,现在都说重心要在中间,虽然我依然认为初学的话,重心应该靠前。

3.  Transition。 上个雪季开始认识到transition才是大问题,有了一些思考,完全没有实践。这个雪季上了一级的课。考官讲了release edge of the skis, 然后COM(肚脐)向斜前方(45度或者说点杖处)前进,让雪板无edging自己转,pivoting到fallline。 这个transition release跟老怪的Two Feet Release 非常像,至少我这个水平看着非常像。 这个要时时练习。Transition的smooth是下一个弯的保证。

4. transition到fall line,那发不发力呢?我不知道。 以我现在的理解,如果在入弯时发力,还是要发力的。对于中级平行弯,可以确定的是,中级平行弯应该是transition后pivoting到fallline,这个pivoting应不应该发力,发力多少,我不确定。就先留在这里,下个雪季再实践和思考吧。但无论如何,此部分(不管发力与否)都应该是均匀的扫雪,而非立刃半人多高。  对于高级平行弯, 我其实不知道什么是高级平行弯。我现在的理解是transition后尽早立刃,尽早发力,这应该是performance的滑法,我也做不到,YY而已。

5. 中级平行弯Fallline开始发力了。此时肩,胯和板都应该面向山下,同一方向。换句话说,form应该已经建立,外腿长,内腿短。此时是否2条腿都受力? 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每次同时都受力就外八字。这显然不是我短时间能解决的。我相信解决的路可能有两条,或者是2条路合并能解决。1是外脚非常强 或者是2,内脚主动参与。这部分真心不知道,下雪季再说吧。

6. Fallline到transition应该是一个angulation, 类似于慢速的hockey stop。 这又比较麻烦了。这个发力到收力的过程可以分解为好几段。我目前的理解是只有内腿外刃主动承重才能及时地在C的顶端(12点钟方向)达到neutral的状态。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换刃,才有fallline前发力的基础吧。 但我体会到内脚太晚了,我不是很确定。 我想目前阶段,在12点后面,1点/2点左右把外侧脚form建立起来也应该可以吧,虽然目标是12点钟。

7. 单脚外刃。 这个前面说过了我现在的理解。单脚外刃是不是必须有呢? 我不知道单脚外刃应该在什么阶段开始练,还是应该等待瓜熟蒂落自然形成,但我知道所有大牛们都会这个,我知道会这个的大牛们包括西海,小P,老猫,帮主,lulu。 我相信其他的大牛们也会吧。 所以,单脚外刃(或者说全单脚)是必须的,只不过不一定是我这个水平必须练的。万事随缘,心无增减。既然我找到了这个感觉,既然总有一天得练,就练吧,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我觉得如果没有这个感觉,暂时不必强练。强撸灰飞烟灭呀。

8. Mileage。Mileage是一切的基础,再好的武功想出来也得练了才知道。 记得lupo发的三级的室内课(我没看完,就看了5分钟)录像,刚开始就提到,滑雪,每次都要想点什么,不能浑浑噩噩的滑。我想Mileage就是指有想法的滑雪吧。也不一定是在练什么drill,但每趟总要滑点什么,只能偶尔放纵一下验收一下爽一下。 滑雪要考虑的东西太多,随便想点什么或者试着做点什么都比就这么滑下去强。

又看了一遍,太多东西需要思考了,写这些东西,实在有点自不量力,贻笑大方。
总结就是自己的感觉记录,如果照书抄,倒是肯定有道理,但就不是我的总结了。这里面有很多还在半路上的思考,这些思考决不是药方。自开一方,服之,卒。那是我自己的思考。别人谁吃了口歪眼斜都是由可能的。我更多的是分享我思考的过程。

我几年前参加一个组织的聚会,有member已经30年了,颁奖的时候主席问:真是一个奇迹呀! 你怎么做到的呢? 那个member也没有什么准备,吭哧了半天说了一句:keep updating your membership.

同样的,滑雪要想高手必成,奇迹发生,只有一条:Keep skiing!
沙发
发表于 2013-4-3 18:5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kisnowboardca 于 2013-4-3 20:00 编辑

了不起的巨著~~ 太多内容, 营养太丰富,需要慢慢消化

点评

没错,好多drill都不明白。小空英明,小空万岁!!!  发表于 2013-4-4 05:22
嗯,有图片就好了。要不让小白找个时间做个干地演示?  发表于 2013-4-4 00:43
板凳
发表于 2013-4-3 18:58: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andrew给我写了一堆没过的评语,中心思想就是用后脚跟滑雪

点评

有阿牛在,我明白多了:))  发表于 2013-4-3 19:52
如果你不明白,就要多问,不能老这么糊涂着滑,4级的评语,很难得的  发表于 2013-4-3 19:51
地板
发表于 2013-4-3 18:58:28 | 只看该作者
强贴留名
5#
发表于 2013-4-3 18:59:44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纯膜拜
6#
发表于 2013-4-3 18:59:54 | 只看该作者
总结的太好了,学习中
7#
发表于 2013-4-3 19:00: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得收藏
8#
发表于 2013-4-3 19:05:29 | 只看该作者
keep updating your membership.

实在人
9#
发表于 2013-4-3 19:51:42 | 只看该作者
mobil in all joints 看来是所有同雪的弱项
10#
发表于 2013-4-3 20:03:2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Mileage就是指有想法的滑雪吧


嫩滑雪机会太多了,才这么说。这两者不能等同,不然35+的老大爷早四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kiChinese  

GMT-5, 2025-9-13 13:02 , Processed in 0.0402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