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 想做就做,乐何如哉? 食神vW, 我们想吃不会做啊。。。。 |
精彩的讨论! |
嗯,天下真的有很好吃的蛋吗??? 如果有,我需要知道 。。。是谁烧的。 |
请教一个问题: 吃了一个很好吃的蛋以后, 需要不需要知道到底是哪个母鸡下的, 真的不重要吗? |
嗯,你若是说围城里可能没有提刀救人的大仁之心,那我可不敢苟同。提刀而不救人,绝不是圣手医生,那是刀客,甚至屠夫。果真如此我倒要低看小钱一线了,恐怕钱今天也不会被奉为宗师,围城不会成为显学。 小钱当然是要救人的,序里说写书的两年里他“忧世伤生”,围城里的小清新,偶尔的同情和仁慈也的确是有的。至于我说的不宽容,对小钱来说,非不能为非不想为,我觉得是“没想到为”,很简单,这就是钱的风格。 我前面的提法可能让你有一点儿误解,我想要的不是温情的面纱,而是温厚的底子。文笔犀利,命意冷峻,这些都未必冲突的。把无干紧要处的刻薄克制一点,围城还是一部犀利的作品,或者更犀利也未可知。 |
的确,我们说的是一个话题,不过角度不同。 对于围城的“不宽容”,我觉得不易为,而且更重要的,钱也不想为。 不易为,理由前面说过,是说在我这个层面的大众读者读来,在辛辣锋锐闪展婀娜之余还能有治愈系的人间温情,即便作者能写出来,也未必能体会得到。就如做菜,五味调和本来就是几近神迹,即使厨师做到了,端出来给我这么个棒槌还是一盘罗汉斋,弄不好还要批评说怎么一点荤腥都木得。 你认为可以做到,我们看法也不算矛盾,因为不易为非不能为,尤其以钱之才。 那么更重要的是钱不想为。如果翻看钱钟书的轶事逸闻,恃才而率真。没有如此才华,并不善生计,在多事之秋如何能率真如一?如果大约以建国为界,我能看得懂的都算是他“前期”的作品,比如围城,比如写在人生边上,比如人兽鬼;而后期的宏篇巨作虽则是学术巅峰之作,毕竟是看不懂的。而从作品看到的钱钟书的性格,前期率性而为,是恃才放旷无拘无束,精彩纷呈;后期也是率性而为,是埋首穷经心无旁骛(当然有遁世的意味)。让人看得过瘾的是前期,让人仰高弥止的是后期。在他的前期,以他的性格,写围城这样讽刺特定人群的小说,应该是全然不留余地的。即是说,钱根本不想夹太多温情在其中,而我不知道他那时是否有提刀救人的大仁之心。 而我们看法的不同,大概在读这本书的感受上。你会觉得少了温情有点可惜,而我觉得这本书再多了温情就不够味道,犹如一碗打卤面,若是浇头不够单走下酒回头就面的就不过瘾,不过我一向是口比较重......... 写在人生边上,更早,更容易读,更见真性。 |
GMT-5, 2025-10-18 05:34 , Processed in 0.0455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