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4-24 09:51 编辑
拧转36式
第一式: 拧脚
就是通过脚腕的扭转来带动雪板改变方向. 参看下面两个录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uCWQ_2WO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B3pC4Qc2Y
以上为基本功练习, 实践中没人这么滑.
扭脚的转法主要用来辅助以下别的转法.
拧脚转快速灵活易掌握. 在初学者的一个弯中, 扭脚转占很大比重. 但初学者往往立刃很少, 结果就是一个个之字. 稍好点的也是在雪上飘, 依然缺乏必要的控制力.
第二式: 压膝盖
内扣外脚膝盖会改变雪板的应力分布, 板尖应力大, 板尾应力小, 从而产生一个转动力矩.
内扣膝盖的动作来自大腿在髋关节中的转动, 所以也有人说是大腿转.
压膝盖动作的标志是, 外脚大腿骨指向圈内.
压膝盖可以快速的增加立刃和反弓. 动作幅度小的限制, 保障了搓雪而不打滑.
这种方式广泛可见. 练好了基本可以达到CISA Level 2.
内扣的膝盖有两大缺点, 第一是膝盖锁死失去了弹性, 第二是扭曲的膝盖容易受伤. 所以CSIA三级左右, 以及各门派的高手中, 这个动作越来越少见.
第三式: 上身带动
在上一个弯的结束部分, 上身不跟随雪板转向, 而是保持原来方向, 从而提前处于下一个弯的将要转动方向. 在雪板进入下一个新弯后, 上身会像一个上了弦的弹簧一样, 拉动雪板转过上半个弯.
这个动作的标志是上身动作很小, 几乎一直面朝山下. 所以有人管这叫做上下身分离. 这种叫法给很多初学者造成了极大困扰和障碍. 后面会解释.
第四式: 推转
推转有一个无比重要的前提, 就是足够的立刃. 立刃之后, 如果在脚后跟加较多的压力, 脚尖较少的压力, 辅以扭脚转, 就会推动雪板转动, 同时强力搓雪. 如果不立刃, 或立刃不够, 推的方向就是地心, 结果可想而知.
推弯的过程中, 为了在珍贵弯中都保持雪板跟雪面的全面接触, 脚腕需要随着弯的进行而收缩. 入弯时在最伸展的位置, 感觉上是在向后蹬脚尖. 出弯时处于最收缩的状态, 此时如果重心后座, 就很难再通过收脚腕来调回重心了.
推转加上第三式的上身带转, 是小弯的重要技术. 这种小弯技术的一个关键点是早立刃, 早释放.
释放太晚, 就会在弯尾锁在一个重心后座的位置, 直到hockey stop停住, 或者强行拉回重心. 结果就是不连贯的弯, 或者拉的很长的转换区.
High C早立刃提供了充足的搓雪距离, 使速度控制更加容易, 也提供了早释放的基础.
初学者的High C立刃加压能力不足, 如果采信永远面朝山下, 上下身分离的说法, 雪板会被快速的带到Low C, 结果严重阻碍立刃技术的提高.
第五式: 内脚引导
内脚引导时, 内脚外脚尖在雪地上起到了一个锚点的作用, 带动整个身体以此点为轴转动.
练习内引需要非常过硬的单脚和立刃的基本功. 另外内引并不如推转那般实用, 所以实践中少见. 一些高手的小弯中, 可能会掺杂一些内引的成分.
拧转36式
以上5种为基本转式, 实践中都是混合使用的. 排列组合的结果就是: 2^5 - 1 = 31式. 再加上5个基本式, 就是扭转36式了. 咋样, 这样算既科学, 又有民族特色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