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标题: 意大利队滑雪 [打印本页]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6 22:03
标题: 意大利队滑雪
现在有点喜欢这样的滑法,比较“柔”,“顺”,不刻意的做作。

[youtube]363w9D4IML8[/youtube]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6 22:07
看起来很奔放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6 22:11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4-12-6 22:07
看起来很奔放

他们肯定是喝了红酒了。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6 22:23
来一杯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6 22:31
干杯,乌拉

IMG20141206223038.jpg (90.91 KB, 下载次数: 37)

IMG20141206223038.jpg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6 22:42
我觉得他们膝盖都靠太近了,有A腿。。。。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12-6 22:55
我觉得上身倾倒带弯得太多,雪况一烂就麻烦了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6 23:54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6 23:58 编辑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12-6 22:55
我觉得上身倾倒带弯得太多,雪况一烂就麻烦了


有点像韩流, 反弓少. 膝部反弓又有点像CSIA.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7 00:22
咱这辈子都没戏了,洗洗睡吧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7 08:07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12-6 22:55
我觉得上身倾倒带弯得太多,雪况一烂就麻烦了

那日本人咋办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7 15:58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12-6 22:55
我觉得上身倾倒带弯得太多,雪况一烂就麻烦了

同意第一点。长弯的确是不太转腿的,没有显著的steering。insdead,是往圈内倒肩膀,尽早骑到刃儿上,靠投入更多体重压雪板收弯。

个人观察,至少按我所知道的北美标准,这是比较靠近racing的技术,而不那么recreational。北美的recreational滑法,对上身肩膀的要求,相当negative,基本当配重块用,被动配合平衡下身,不太参与到刃的运作。

不同意第二点。真碰到烂雪,应该很少人投入那么大体重,刻那么大的弯吧。而看他们小弯的滑法,对付烂雪,当然不会有任何问题。所以这个观点似乎包含某种基本逻辑错误,就像某人说自己的冬衣多厚重多暖和,别人却回答说到了夏天就麻烦了一样。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7 16:46
本帖最后由 vicboy™ 于 2014-12-7 19:49 编辑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12-6 22:55
我觉得上身倾倒带弯得太多,雪况一烂就麻烦了


关于第一点,甜酸苦辣臭,各有喜爱,而且也会随着时间改变。不过竞赛就是要比赛的。在Beaver Creek 昨天刚结束的男子Super G中,意大利队有三人在前十名,五人在前二十名,是前二十名中人数最多的国家。加拿大队没人进入前十名,三人在前二十名。美国队一人在前十名,两人在前二十名。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12-7 16:54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7 15:58
同意第一点。长弯的确是不太转腿的,没有显著的steering。insdead,是往圈内倒肩膀,尽早骑到刃儿上,靠 ...

“同样的滑法”照抄上去就不太行了。我其实是说他们的大弯,尤其是后面那个curve sportive 里面的。 他们的小弯就是传说中的搓雪小回转嘛,应付乱雪没问题的。 但是“卡宾大回转”什么的,倒进去骑在刃上走,不转腿,是不可以的。

这是FORM>FUNCTION的,一种招式应对一种情况,而不是一套内功应付一切情况。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7 22:18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12-7 16:54
“同样的滑法”照抄上去就不太行了。我其实是说他们的大弯,尤其是后面那个curve sportive 里面的。 他们 ...


有时真是挺苦恼,因为就个人来说,无论干什么,很少当过true believer,老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不要内倒,转腿这些事情,现在来说,首先是接受为一个标准,严格遵守着的。但在另一方面,却又并不相信人家给出的理由。仿佛更愿意相信这是对style或form的追求,rather than function。

内倒来说,人给的理由是会导致内腿称重,或上身不稳定,不利于滑冰,之类。这实在有太多的反例可以举,在任何一个够级别的racing场合。更不必说多数职业级的racing,与其说是滑雪,毋宁说就是滑冰。所以这更多的还只是you believe so,而不是factually so。

转腿,作为一种技术,当然有它美妙的所在,无论自己作对了的时候,还是看随便哪个四级steering high-c,压力将至未至之际,板板轻扫雪面的“fine touch”。可你要说这是唯一functionally正确的技术,则又不免乎you believe so之讥。

不记得在哪看到的,或者就是老怪HH所说的吧,记错勿怪,讲转腿其实是一种old school,适用于转弯半径巨大的老式小side-cut雪板的技术。当代的大side-cut雪板,你其实是可以骑在刃上,由它们自己转去的。你只要懂得如何运作身体,把刃刃立起来,并能对抗由此产生的各种作用力反作用力,保持平衡,就好。

这样当然对付不了烂雪。that is why作为一个全地域滑雪者,你还要有一脚好小弯。碰到烂雪不能如上述那样卡,那就小弯搓嘛。而谈及小弯,当然无一例外地是要转腿,or steering,whatever,什么流派都一样。转腿是必须的,但却只是你tool box的一个构成部分,而不可表述为全部。

年初去混,我们那个老怪反复表达一个观点,嫌大家转腿能力弱,而把这归咎于现代雪板的大side-cut,自转能力太强,转弯太容易,把滑雪者惯坏了,腿越来越lazy,云云。这对上述胡扯,可算某种反证吧。

这话其实是很容易反过来说的,即,既然已是大side-cut雪板时代,板板自转已足够应付,为哈还需要小板时代的转腿能力呢。

我是在不同的场合反复提及这些东西,表现的相当negative,但其实第一,我们的老怪是个很好的教练,给了很多回味无穷的东西,第二,我再烦转腿,转得再烂,却并不是表现最差,受虐待最多的那个。我没有那么阴暗。

我发现颇有一种思维方式,是热衷于在偶然性的背后,寻找functional的原因的。举个滑雪之外的例子,比如讨论川菜为何辣,就有一种观点,认定这是因为四川太潮湿,需要吃辣把潮气逼出来之类。其实很多地方都吃辣,气候未必潮湿。而很多远比四川盆地潮湿的地方,却并不吃辣。总之,仿佛对于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相对性,心怀某种恐惧,而不肯相信其实有太多事情,只是happened to be so似的。

这些扯淡没有针对谁的意思,当然更不是针对火鹰大侠的。我写字从来是瞎七搭八,扯得越远越high,老朋友都知道。一笑而过吧。
作者: smilefish    时间: 2014-12-7 22:41
欢迎这样的讨论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7 23:00
赞滑雪的哲学思考,我们终于到达这一层次了,我很欣慰。尼采说过,But it is the same with man as with the tree. The more he seeks to rise into the height and light, the more vigorously do his roots struggle earthward, downward, into the dark, the deep - into evil. 滑雪是个阳光的运动,但其背后的道理却是很dark很evil的,这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维空间的塌缩,由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道理也,悟到这一层,才能真正的做到自由,free to choose line and speed in all terrain也!
作者: luvski    时间: 2014-12-7 23:35
cat 发表于 2014-12-8 00:00
赞滑雪的哲学思考,我们终于到达这一层次了,我很欣慰。尼采说过,But it is the same with man as with th ...

like “free to choose line and speed in all terrain“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8 00:06
luvski 发表于 2014-12-7 23:35
like “free to choose line and speed in all terrain“

校长,这是CSIA关于FUNCTION的定义啊:

all terrain and condition, free to choose line and speed, with economy of effort.

猫猫调书包,可调不过老牛。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8 09:45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8 09:49 编辑
cat 发表于 2014-12-7 23:00
赞滑雪的哲学思考,我们终于到达这一层次了,我很欣慰。尼采说过,But it is the same with man as with th ...


老猫这意思是说,要自由,先evil么?
在滑雪中,怎么理解evil?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12-8 13:54
我发现我的一个问题是,要不全卡,要不几乎全转(中平),很少能控制出卡+转腿结合的高速弯出来。只有偶尔在雪好的蓝道上,能在上半个弯多转点腿。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8 15:27
歪楼跟着歪吧,不倒就好。

在广意上,可以说欧洲代表着倒向圈内的滑法,日本代表看着板头走的滑法。滑雪在日本也是一个大的体育运动,有很大的大众基础,软硬件的环境也好,可是日本在速度竞赛项目中也可以说是榜上无名的(有的也被忽略了),自由滑雪不谈。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8 22:43
vicboy™ 发表于 2014-12-8 15:27
歪楼跟着歪吧,不倒就好。

在广意上,可以说欧洲代表着倒向圈内的滑法,日本代表看着板头走的滑法。滑雪在 ...

倒向圈内是纯Carving, 速度最快?
北美是被扭转拖累了么?
日本是咋回事呢?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8 22:49
本帖最后由 vicboy™ 于 2014-12-8 22:53 编辑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8 22:43
倒向圈内是纯Carving, 速度最快?
北美是被扭转拖累了么?
日本是咋回事呢?


是不是个头太小,腿短,重量不够?就像跑步是非洲人的天下。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9 10:09
vicboy™ 发表于 2014-12-8 22:49
是不是个头太小,腿短,重量不够?就像跑步是非洲人的天下。

双轴也不好, 外脚压力不够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9 13:04
本帖最后由 checkmoteur 于 2014-12-9 13:06 编辑

V大有心在这一楼搞Interski,煮咖啡论短长乎?那可要注意,火鹰大侠已经结论先行了,即天下英雄,唯P与C耳(kidding,不要恼,哈哈)。

作为扯淡派的忠实一员,俄颇喜欢这个主题。

那就赞助一下好了,上点自认的干货。

下面这个小video里放了三个流派or,事实上就是两个流派也说不定——的滑法,先后次序是日本第一,韩国第二,加拿大第三。每个流派都由一小段基本平行滑,加一小段performance小弯组成。且都是慢动作。希望呈现比较直观同时全面的比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2UycAaMYIA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部分,因为俄既不懂日语也不懂韩语,基本平行弯找得对不对,或成疑问。看上去是像的。我也大体可以确定这是在作正确的示范,而不是相反。这就算对得起观众了吧。

往年V大发过一个saj的幻灯片,介绍日韩双轴滑法的。俄对日式英语免疫力差,从没看完过,因此对双轴究竟啥意思,高低没搞清楚。所以没能力也就不从那一头说起了。这里只按俄所知道的那点子初级C的方法体系,加以分析鉴别。

那么各位挂了牌的没挂牌的老大,看到这里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没?

My answer,无论日本还是韩国,都是从转肩膀开始一个弯的,而不是C要求的转腿。就是说,他们是totally turning with upper body,ou effectuer un virage se servant du haut du corps si vous voulez(beeping french!),跟C恰在相反的方向。

这里引入汽车工程学经常用到的所谓drivetrain的概念。汽车往前跑,动力源自火花塞燃爆油气混,推动发动机活塞向下做功,再由曲轴将活塞的上下或左右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再通过变速机构传动机构转化为驱动轮的转动,完成一个动力发生传递流程。

那么谈及转板这件事,C的动力来源,几乎完全来自大腿,as per某些专家,其实就是几块肌肉,piriformis,梨状肌,sartorius,缝匠肌,这是往外转的,和两块geluteus,臀肌,aductors,外展肌,负责往里扣,的而已。理想的做法,是上述肌肉群提供动力,腿作为一个整体,在hip socket里转动。

日韩,完全相反,是转肩膀或上身提供动力,腰髋传递,而把腿以hip socket为节点,甩,出去。

所以你会看到通常,过transition瞬间,日韩滑法的上身朝向,跟C恰好相反。C的上身朝向圈外,日韩却是朝向圈内。C是扭腿,上身跟。日韩是扭上身,绞胶皮管子的一头,腿被作为另外一头抡出去。

日韩滑法之于C,看上去总是大异其趣,我想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吧。

由此开始,大概可以引发很多有趣的讨论,特别牵扯到优劣评价的问题,就不展开了。有一点不难想象,即视频里这些位日韩的高手来考C的话,哪怕是1级,很少有不过的这种,也或者要遭遇麻烦,得到许多hard time吧。为嘛?

C的方法论,看一个人滑得好不好或对不对,由所谓三个competence开始。其中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不就是turning with the lower body么。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9 13:30
东乔西风南诺北查中瓜瓜,技术版五杰少了两个,就是不够热闹,甚憾,扼腕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9 13:47
cat 发表于 2014-12-9 13:30
东乔西风南诺北查中瓜瓜,技术版五杰少了两个,就是不够热闹,甚憾,扼腕 ...

笑喷,哈哈。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9 15:29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9 15:44
cat 发表于 2014-12-9 13:30
东乔西风南诺北查中瓜瓜,技术版五杰少了两个,就是不够热闹,甚憾,扼腕 ...

瓜侠如今用腿滑的多了,用嘴滑的少了。。。。。。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9 15:46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9 10:09
双轴也不好, 外脚压力不够

为什么不能用山上腿承重呢?大侠们不都是练内板外刃吗?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9 16:01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9 20:16 编辑
vicboy™ 发表于 2014-12-9 15:46
为什么不能用山上腿承重呢?大侠们不都是练内板外刃吗?


SG可以吧,双轴更稳。
Slalom的话双轴提供不了足够的压力。

仔细一想, 问题挺复杂, 先按住不表了
作者: smilefish    时间: 2014-12-9 16:06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9 13:04
V大有心在这一楼搞Interski,煮咖啡论短长乎?那可要注意,火鹰大侠已经结论先行了,即天下英雄,唯P与C耳 ...

查侠,我的理解是,过transition的瞬间,C提倡的也是面向圈内,而这个面向,一部分由core的主动引导产生,另一部分来自上个弯的turning with lower body. 前面的John校长的video,JF在以前新西兰谈separation的video,都有相关观点提出。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9 16:50
smilefish 发表于 2014-12-9 16:06
查侠,我的理解是,过transition的瞬间,C提倡的也是面向圈内,而这个面向,一部分由core的主动引导产生 ...

Jf的视频没看到过。这一点上我理解,或被灌输的观点,是transiton之后,上下身分离是neutralize了。日韩的面相圈内,是主动往圈内转上身的结果。当然,反正是瞎扯,怎样无所谓。
作者: smilefish    时间: 2014-12-9 17:02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9 16:50
Jf的视频没看到过。这一点上我理解,或被灌输的观点,是transiton之后,上下身分离是neutralize了。日韩 ...

对,去年有个韩国人就让我转肩治我上身落后的问题,四级说的是往圈内送core,方式不同,但是方向是一样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9 17:15
smilefish 发表于 2014-12-9 17:02
对,去年有个韩国人就让我转肩治我上身落后的问题,四级说的是往圈内送core,方式不同,但是方向是一样的 ...

是吗?这真是言人人殊啊。我是一动肩膀,人立刻大叫,pas des epaules!烦死。问题是我从前野路子的滑法,都是肩膀先动。未必是转,倒肯定有的。却原来还有送core这一说?送,怎么理解呢。倒进去?转进去?

考试的时候跟我们老怪四级一个缆车,说过inclination的问题。人的答案很清楚,是下身的displacement为主造成大角度inclination,不是上身倒。就是说仍然是下身为主导,上身只是跟。上身一主动就错。
作者: smilefish    时间: 2014-12-9 17:39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9 17:15
是吗?这真是言人人殊啊。我是一动肩膀,人立刻大叫,pas des epaules!烦死。问题是我从前野路子的滑法 ...

对,我不是说韩国人说的对,只是说人家就是这个要求,四级说的送也是个粗法子,就是把core往山下点杖处“送”,说倒也行,说扑亦可。老怪说用下身干活,我觉得make sense.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9 17:56
大腿骚尅特的活动幅度是小于满半圆的,钉死上身就是放弃。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12-9 18:59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大内倾靠得是完美的中性位置(从而P2带来重心和脚下的完美侧向分离,我叫lateral displacement); 早建立平台(不然别想倒),踩稳外板,多画上半个弯,给身子更多的时间压着板子往里倾;
这是P3之前的。

为了出弯有效反弓,P2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反拧现象,不用多,一点点就够,入弯的一瞬间的一点点下身引转steering就足够制造这个效果了。

如果顺利的话,刚过滚落线应该就能感觉到反弹,此时可以A) 松开、自然回归中性,换刃,等于中小弯 ; B) 增加反弓动作,腿部继续轴转pivoting,胯向圈内稍倒,保持肩膀平行坡面,外脚维持压力不伸不缩,身子随势转向内侧,不主动内旋但也不主动反拧。 就成大弯了。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9 19:27
作词:张名河
作曲:吕远、程恺
演唱:阎维文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平衡的板刃会转弯
它能给小弯者以反弹
也能给大弯者以控速
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啊
大腿那个掌舵也能获得
嗨~~~~~~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9 20:24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9 20:27 编辑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12-9 18:59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大内倾靠得是完美的中性位置(从而P2带来重心和脚下的完美侧向分离,我叫lateral disp ...


倾倒来自于提高内脚, 重力把身体拉倒向圈内.

所以外脚100承重时, 倾倒就要动上身, 不艺术.

所以外脚单脚Fore/Aft平衡没练好的, 都做不到高立刃,因为,提不起内脚.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9 20:32
本帖最后由 vicboy™ 于 2014-12-9 20:38 编辑

重温旧事吧。。。这苹果还没烂。

http://www.youcanski.com/en/coaching/incline-to-win.htm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12-9 20:50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9 20:24
倾倒来自于提高内脚, 重力把身体拉倒向圈内.

所以外脚100承重时, 倾倒就要动上身, 不艺术.

不全赞同。

内倾的能力跟lateral balance侧向平衡得水平很有关系。 所以增强侧向平衡水准,例如单脚内刃等等会提高内倾的限度。

但是我说的感受是关于具体内倾角度的直接成因,不是相关动作技能。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9 21:19
本帖最后由 cat 于 2014-12-9 21:23 编辑

all time favorites:

[youtube]I9wjBFf_g6U[/youtube]



[youtube]sJlO_73a5zI[/youtube]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9 21:46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9 21:53 编辑
vicboy™ 发表于 2014-12-9 20:32
重温旧事吧。。。这苹果还没烂。

http://www.youcanski.com/en/coaching/incline-to-win.htm


重温了.

对他的Projection有不同看法.

任何移动center of mass (CM)的动作都是缓慢的, 因为笨重的上身, 根据牛顿第2定律, 加速必然缓慢.
他说的Projection其实是脚靠着惯性甩出去的, 而Core是相对稳定的.

这点也说明了, 对于我们大众滑雪, 速度慢, 弹力不够, Projection是有点困难的, 能做到基本都是CSIA准3级.

另外一点, 高立刃的时候, 重心很贴近地面, 要做到这一点, 有两种可能:

1. 重心本来就低, 靠Projection把腿甩出去就行了
2. 重心高, 要降低重心, 只有一个力量可用, 就是重力.  人本身的所有肌肉, 在这种状况下都帮不上忙, 除非地上有个把手可以拉一下, 或者雪板吸在雪面上.

就是说第二种状况下, 立刃必然比第一种状况要慢,  当然慢一点也不是啥大事. 比如一楼的意大利人的大弯, 也很好看.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9 22:38
本帖最后由 checkmoteur 于 2014-12-9 23:03 编辑

这是skier progression上摘下来的另外一段视频,high performance,中或大弯whatever,有高立刃和大幅inclination。skier progression上两位demo的,俄较喜欢这位美女。就是手册上有脸部大特写的那位smily girl吧。不仅因美女而喜欢,还因为她的steering非常标准清晰,在我看来。那位男士呢,个别瞬间,颇有转肩膀的嫌疑,不那么中式好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5INtlmtE2s


我仔细地一帧一帧地看美女的transition,发现鱼是对的,过transition瞬间,即便是如此标准的C的滑法,上身的朝向也是圈里。当然我被灌输的也没错,即纵然此时上身朝向圈里,却也并未对接踵而至的pivoting提供任何动力,而只是保持住,转腿,一直转到板的朝向领先于上身,上身朝向也便相应地又变作圈外。

总之C的上身就是这样,虚净无为,至少看上去是如此。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9 22:51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9 22:59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9 22:38
这是skier progression上摘下来的另外一段视频,high performance,中或大弯whatever,有高立刃和大幅incli ...


我觉得上身提供了High C的转弯动力, 从Fall Line开始压住刃Carving.
上身起了一个锚位的作用, 腿才能有个依附的着力点, 从而pivoting掠过High C.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9 22:51
本帖最后由 vicboy™ 于 2014-12-9 22:54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9 22:38
这是skier progression上摘下来的另外一段视频,high performance,中或大弯whatever,有高立刃和大幅incli ...


"Increases edging from the middle of the turn (fall line) .... [to the end of the turn]".

如果你看今季开始的所有把脉录像,你会发现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9 22:58
vicboy™ 发表于 2014-12-9 22:51
"Increases edging from the middle of the turn (fall line) .... [to the end of the turn]".

如果你 ...

C家一贯不重视High C吧
作者: smilefish    时间: 2014-12-9 23:31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9 22:58
C家一贯不重视High C吧

我最近听到的几乎所有建议都是关于high C的重要性。
作者: smilefish    时间: 2014-12-9 23:34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9 22:38
这是skier progression上摘下来的另外一段视频,high performance,中或大弯whatever,有高立刃和大幅incli ...

好喜欢这女的滑法,我咋没看过呢?多谢分享。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9 23:53
checkmoteur
high c立了往下刮,尤其反对。  发表于 19 分钟前


听的我虎躯一震,差点从马桶上掉下来,求立了往下刮的真相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9 23:56
本帖最后由 bullpower 于 2014-12-10 07:15 编辑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9 22:58
C家一贯不重视High C吧


强烈建议你去上一把C家的课.
对于我这个水平, C家教练目前还是以
三大competency能做好为首要任务。
从consolidation到 refined

Performance不是首要,会introduce给你
比如impulse, 比如考试时老师会让看
一个圈里喷雪的位置的早晚。
但不是重点。

等老师拿Advanced competency来要求你了再说吧。

这点我相信四级的眼光,指导你改你最需要改的。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9 23:58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9 22:38
这是skier progression上摘下来的另外一段视频,high performance,中或大弯whatever,有高立刃和大幅incli ...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录像。
女四级滑的真是MOBILE,而且不费力,却能让人觉得有很大能量!
DYNAMIC, HIGH PERFORMANCE,SMOOTH, she has it all!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12-10 00:16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9 22:58
C家一贯不重视High C吧

high-C 的控制很重要啊,不然P2是干嘛的 :'(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0 01:39
咱把楼扶扶正。

关于欧洲名次靠前,我觉得有个问题必须要知道,他们是举国体制吗? 有大侠知道吗?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10 09:38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10 09:42 编辑
bullpower 发表于 2014-12-9 23:56
强烈建议你去上一把C家的课.
对于我这个水平, C家教练目前还是以
三大competency能做好为首要任务。


我看同学们多数没有High C,牛哥的意思是说, C家认为太重要了,咱们都还不够资格练?

查兄给的录像里的女大师, High C也不算好吧,明显是传统的C家滑法。

其实当前C家有很多大师的High C非常好的,比如大家的偶像JF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0 09:44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10 09:38
我看同学们多数没有High C,牛哥的意思是说, C家认为太重要了,咱们都还不够资格练?

查兄给的录像里的 ...

三点前建好平台是三级要求,所以,有很多很多人,已经有了。

加油赶上入风大侠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0 10:28
bullpower 发表于 2014-12-9 23:58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录像。
女四级滑的真是MOBILE,而且不费力,却能让人觉得有很大能量!
DYNAMIC, HIGH PE ...

这位姐姐的stance超牛。女生滑雪,腰通常是塌下来的,换句话说翘屁股,as per各位abuser,是不好的。这位姐姐呢,腰比男生还罗锅。恐怕是有racing的背景,才有这么牛b的stance。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0 11:15
好像一直有一种思潮:好像是说高级平行弯是中级平行弯的近阶版本, 不知道这种想法哪里来的?

小的看来这完全是两码子的事情, 要论难易, 反而中级平行更加难处理一些。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10 11:23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10 09:38
我看同学们多数没有High C,牛哥的意思是说, C家认为太重要了,咱们都还不够资格练?

查兄给的录像里的 ...

什么叫做”没有High C"? 有”High C"是什么?
作者: b-p    时间: 2014-12-10 11:32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4-12-10 11:15
好像一直有一种思潮:好像是说高级平行弯是中级平行弯的近阶版本, 不知道这种想法哪里来的?

小的看来这 ...

中级平行弯靠的是技术。
高级平行弯是技术+科技的结合。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10 11:32
high c还真不是凡夫俗子就能搞得定的:

[youtube]uU7I4cXd4k0[/youtube]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12-10 11:44
我觉得中平滑不好的,很难滑好高平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0 12:06
没有压力控制的卡宾还是挺容易的,能自然控制turn sharp 以后,嗨西一定就有了。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0 12:09
就像是刚滑雪人说,你跟我后面看看,看看我卡位赢没有?哥可以拍胸脯说,没有。

海西。也是这样,不信你去问问鸡毛大侠,踩牢海西是不是很嗨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10 12:10
立刃是鸡,离心力是蛋,反弹是小鸡,那骑板刃卡宾就是禽流感了
作者: ouer2010    时间: 2014-12-10 12:11
vicboy™ 发表于 2014-12-10 11:23
什么叫做”没有High C"? 有”High C"是什么?

High C 应该是入弯到fall line前的4分子1个圆吧。一般人都会有的,除非在很陡的道不想速度起来会直接跳过。风大侠应该是说漏了立刃。是要求在High C的时候立刃。这就要求有一定的水平和速度了。一般肉眼不容易看到High C立刃,不过看滑痕就很容易看到了。只要是两条线的就是立刃了。其实这里还是有不少人可以做到的。像lulu几年前就在401的缆车上找他的滑痕,那时他已经做到了。不过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立刃后还要加压。然后出弯后不要有太大向下的压力造成向下侧滑,还是保持两条线完成半个圆。这种水平就很好了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10 12:29
本帖最后由 cat 于 2014-12-10 12:42 编辑

滑雪是平衡的游戏,踩实也好,加压也好,都是平衡的表现

可惜,成也平衡,败也平衡,平衡则难转弯,转弯则难平衡,所以漫山遍野,要么在平衡地冲坡,要么在不平衡地转弯,雪况好了后者多,雪况不好前者多

其实,若真能平衡地转上一个弯,那等于把上百斤的体重加在一个钢刃上去旋转rip雪面,又何愁铲不起来半人高的雪?反之,铲不起来的,不是不平衡,那便是在冲坡了

说到冲坡,以前经常坐在缆车上,看见前方远处雪面上很多完美的C shape,心中感叹,高手真多!可待缆车行到近前,低头看去,刚才那些所谓C shape都变得极瘦极瘦,这特么根本就是准直线么!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10 12:59
cat 发表于 2014-12-10 12:29
滑雪是平衡的游戏,踩实也好,加压也好,都是平衡的表现

可惜,成也平衡,败也平衡,平衡则难转弯,转弯则 ...

老猫回窝时是慢步,快步,还是跑步呢?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0 13:08
ouer2010 发表于 2014-12-10 12:11
High C 应该是入弯到fall line前的4分子1个圆吧。一般人都会有的,除非在很陡的道不想速度起来会直接跳过 ...

同意,我也觉得风老板忘了立刃二字。不是不重视high c,是不要求high c立刃或高立刃或早立刃。

留两条线那个,个人脚得挺easy的其实。只要里程够,你都不需要作对了,驴样马样只要你能对付,留两道连续而圆的车辙印不难。我就行。双黑high c都是两条干净的单线,而不是搓痕。相信这坛上混的,很多人都没问题。可是做到这个就是高手咩。我肯定不是。去混被虐得一塌糊涂,基本等于推倒重来了。

大家都知道所谓railroad turn这个drill的。这个在多数教材上,都被称为pure carving来着。roll on edges,活交给ski的side cut去干,绝对可以留两条清晰的单线,只是不那么profound而已。

上次v大在撞不烂召开山中全会,摆他从魁省超四级某人那里学来的一个drill教给我们。基本要领就是不要立刃,用板底滑大圆,且出溜且转,pivoting or steering随便你怎么讲,在不太绿的绿道上控住速度。理想状态,雪板在雪面上滑出连续均匀如鸟的羽毛一样排列整齐的渐变轨迹(大意如此。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或者已被我自主不自主地篡改过了也未可知)。

我觉得这个挺难的。比留两道干净的车辙印难太多了。

当然每人特点不同。都是野路子,自己瞎琢磨着滑出来的,到某一步之后优缺点也相异。我是刚从pizza转到平行,不知哪看了两眼就认定卡优于搓转,一条胡同奔立刃和卡去了,转腿的能力很弱。因此这个玩意儿脚得难的,或者只有我吧。

有意思的是v大之后,上季末加本季初,俄差不多经历了4个四级,3个3级了,几乎所有人都以这个搓转,开始他们的abusement。说是warm up用的,完了他跑到下边看。一趟下来,转腿能力如何,他早一清二楚了。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10 13:09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4-12-10 12:09
就像是刚滑雪人说,你跟我后面看看,看看我卡位赢没有?哥可以拍胸脯说,没有。

海西。也是这样,不信你去 ...

扔了块砖,捡了很多玉子。

不过HC真是个恼人的问题,众说纷纭,不知所从了... 昨天理清的思路,今天又要重理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10 13:17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10 13:08
同意,我也觉得风老板忘了立刃二字。不是不重视high c,是不要求high c立刃或高立刃或早立刃。

留两条线 ...

且转且出溜吧,立刃放平,立刃放平,立刃放平......
这个收发自如,姿势端庄,想想都难啊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0 13:41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10 13:17
且转且出溜吧,立刃放平,立刃放平,立刃放平......
这个收发自如,姿势端庄,想想都难啊 ...

不立刃,全力放平。立了就转不动了,特别后半截。

我对这个操法的理解是,放平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雪板的self steering effect发挥作用,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转腿能力。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0 22:2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hYMuQ5ULNQ

Josh Foster的一个视频。仔细看过之后,我怎么脚得他说的其实就是C的phase 2呢。这也是Josh老兄的惯技,用完全的非术语,作谈论universal的滑雪准则状,传达C的标准理念。所以他的视频系列,标题与实际内容之间,总有一个小小的偏离效应,给你一个意外。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10 22:38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10 22:21
Josh Foster的一个视频。仔细看过之后,我怎么脚得他说的其实就是C的phase 2呢。这也是Josh老兄的惯技, ...

MOBILITY正解,
如何EXTEND,不是蹬腿,不是早蹬腿早升天。
而是早转腿早升天。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11 20:56
cat 发表于 2014-12-10 12:10
立刃是鸡,离心力是蛋,反弹是小鸡,那骑板刃卡宾就是禽流感了

我最喜欢这个了。几千年科学家无法解答的问题,老猫一讲就通。




欢迎光临 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http://skichinese.com/skichines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