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标题: Cross Over, Cross Under, Cross Through到底什么意思? [打印本页]

作者: HunterLi@FB    时间: 2014-3-20 23:25
标题: Cross Over, Cross Under, Cross Through到底什么意思?
本人初级水平,哪位大虾能给个中文的解释,多谢!
作者: luvski    时间: 2014-3-21 08:23
上窜下跳横穿?
哈哈, 开玩笑的。 和你一起静等大侠们的扫盲。
作者: cat    时间: 2014-3-21 08:32
板不动人翻过去,人不动板滑过来,人和板插肩而过

哈哈, 开玩笑的。 和你一起静等大侠们的扫盲。
作者: 土豆想旅行    时间: 2014-3-21 08:49
坐等扫盲  召唤大侠出现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21 09:17
站起来蹲下去; 收回来推出去; 一收一推.

哈哈, 开玩笑的。 和你一起静等大侠们的扫盲。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3-21 09:29
我请教了一下英文最棒的中年男国移
就是上面过,下面过,中间过,您这是要过哪儿啊
北京最牛x的西直门立交桥吗

静等大侠来答疑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3-21 09:38
下身瘫痪,上身瘫痪,都有点瘫痪。

静候不瘫痪的来解答。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3-21 09:47
是残疾人打毛线吗?

哈哈, 开玩笑的。 和你一起静等大侠们的扫盲。
作者: jzmtl    时间: 2014-3-21 09:51
一直没懂, 看过的解释也是马马虎虎。 说的什么人从板子上过, 板子从人下过, 不都是相对的吗, 就像地球围着太阳转, 还是太阳围着地球转。

个人理解 cross over/under 是和 up/down unweighting 基本一回事, over 就是up unweighting, 换方向时腿伸展重心上移, under就是down unweighting, 换方向时腿收缩重心下移。

当然这很可能是错的。
作者: barkley    时间: 2014-3-21 09:56
cross over 翻墙了?
cross under 潜伏了?
cross through 穿越了?

哈哈, 开玩笑的。 和你一起静等大侠们的扫盲。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3-21 10:42
他们都是坏人, 楼主你赶紧报下自己的三围, 在上段小视频, 他们就瞬间变好人了


信不信由你


坏人留
作者: HunterLi@FB    时间: 2014-3-21 10:48
专家们怎么都休假了?
作者: b-p    时间: 2014-3-21 11:04
本帖最后由 b-p 于 2014-3-21 11:07 编辑

当一个美女或帅哥走近时,就晓得该咋办了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4-3-21 11:24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01:11 编辑

..........
作者: cat    时间: 2014-3-21 12:39
   还是老徐说的对:

   我是驾驭你的那个人,
    偶尔投影在你的甜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P1的尽头,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作者: norman    时间: 2014-3-21 12:58
僅個人想法。

在乎研究那些詞,技術就翻不過去了。

不去理會在乎那些詞,技術比較容易超越過去。

簡單的說是,技術被那些文字給框住了,因為相似而限制,只有跳出框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作者: zhangt    时间: 2014-3-21 13:06
I think you should tell us what is the situation you are talking about those three words:
cross over
cross under
cross though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21 15:25
这可是技术坛哈,坛领导居然带头灌水。

风气完蛋了。拿分轴银。


作者: jzmtl    时间: 2014-3-21 15:42
要不蓝褂褂们找四级大佬咨询咨询, 然后给我们小虾们扫扫盲?
作者: b-p    时间: 2014-3-21 16:57
入了党俺就跟党走,牛哥,党章里有这些词不?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3-21 17:29
b-p 发表于 2014-3-21 16:57
入了党俺就跟党走,牛哥,党章里有这些词不?

俺没查呢,俺光记得三大神功,五大神技
另外党章也分初级,高级,俺刚下载了高级,
还没来得及
拜读呢


作者: IceBeauty    时间: 2014-3-21 18:39
看来是开卷靠题,党章里没有答案,需要楼主提供context。

和你一起静等大侠们的扫盲。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3-21 18:52
  Crossover与Crossunder是换刃时不断使用的两个名词,指重心从雪板的山上一侧换到了雪板的山下一侧,或者从老弯一侧进入新弯一侧。顾名思义,Crossover指重心从雪板上方朝山下越过,Crossunder指雪板从身体(重心)下方朝山上越过。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3-21 18:58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3-21 18:52

貌似大圈就是CROSS OVER, 有点DM的意思
      小圈就是CROSS UNDER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3-21 19:09
http://bbs.lvye.cn/thread-922647-1-1.html
http://bbs.lvye.cn/thread-928620-1-1.html
http://bbs.lvye.cn/thread-922898-1-1.html
作者: luvski    时间: 2014-3-21 19:16
[youtube]jtRnjJTr5Og[/youtube]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3-21 19:19
luvski 发表于 2014-3-21 19:16

靠,又被捏软肋了。。。看来练练外刃是必须的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21 19:54
英语真是一种粗鄙的语言。

三个词组,用一样的动词,cross;一样的结构,动词+介词;排列在一起,比较三种不同的transition方式。

那么你一定会期待,这是相同的主词,即who,cross;和相同的介词宾语,即over/though/under,what?

但其实呢?

cross over,是人体重心com,cross over,从上方越过,skis,雪板
cross though,是人体重心com,cross through,从中间穿过,body,身体
cross unde呢,是skis,雪板们,cross under,从底下穿过,body,身体

逻辑啊逻辑。

百多年前,有留洋背景的那些人,号称中文是缺乏逻辑性的粗鄙语言,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新文化运动,摆现代中文搞得中不中洋不洋,面目全非,于今视之,8过是用以抢夺文化继而政治最后也必然是经济话语霸权的,又一种手段罢了。

百年国史,乱臣贼子横行作恶的累累记录而已。长歌当哭啊。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21 20:08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3-21 19:09
http://bbs.lvye.cn/thread-922647-1-1.html
http://bbs.lvye.cn/thread-928620-1-1.html
http://bbs.lvye. ...


好文章啊, 就是把Cross Through当成Cross Under了.

老魔头家里领导也是武功高手.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21 20:20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3-21 19:09
http://bbs.lvye.cn/thread-922647-1-1.html
http://bbs.lvye.cn/thread-928620-1-1.html
http://bbs.lvye. ...

说嘴派祖师爷Georges Joubert本人不是滑雪的,他所总结发明的滑雪技术奠定了现代滑雪的基础, 指导Jean Vaurnet,1960年拿到奥运金牌。70年代执鞭法国国家队,训练出了一批世界级的超一流选手.

牛哥怎么看?
作者: cat    时间: 2014-3-21 20:21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3-21 20:08
好文章啊, 就是把Cross Through当成Cross Under了.

老魔头家里领导也是武功高手. ...

看样子说到语言艺术,那还得是国内纯啊,这功力甩咱几条街啊,咱只能面向东方,遥遥膜拜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21 20:30
好吧,收起情感谈技术。

cross over,看上去是这样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nUomQdFn1c

闲言碎语不要讲,这是咱们多数recreational skier都会都用,又差不多是唯一会用的一种transition的方式。

做法:

1,一个弯结束时,旧弯内腿承重,蹬起
2,身体站直,往新内侧倒
3,旧内腿变新外腿,换刃

旧内腿蹬起这一下,有称为ILE的,今儿俄刚拿着唬了唬某少侠,管用。

在很多人特别是HH的批判中,这是一种低级,old school,慢,过分消耗能量的transition方法。

or is it?

这其实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cross over是比较慢,消耗能量,但在另一方面,也保持了雪板与雪面的最长接触时间,易于尽早立刃,尽早进入fore balance,尽早加压。因而是一种优质的长弯技术。

你要卡连贯的中长radius弯,就要用这个。

racing领域,这是速度赛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VQ-8Zy-2ls

技巧赛,sl不论,gs,强制规定大转弯半径雪板之前,据说,cross over也是主宰性的技术。之后,就不是了。

or is i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J_0wgio9ys

ted ligety的这个transition,已有不止一个人指出,是非常ILE,非常cross over的,就其蹬旧弯内腿,就其新外腿立刃加压之早,就其全然没有stivoting甚至pivoting,等等等等,而言。

要之,单线条的思维方式,是很难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的。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3-21 20:56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3-21 20:20
说嘴派祖师爷Georges Joubert本人不是滑雪的,他所总结发明的滑雪技术奠定了现代滑雪的基础, 指导Jean Va ...

我看了,他号召
Teach by what it feels like, not how it looks


这是我GOOGLE出来的,没说他不滑雪。

Frenchman Georges Joubert turned the ski racing world on edge when he published revolutionary thoughts on ski technique as, perhaps, the most influential ski writer in Europe for decades. He died this morning (Nov. 1) at his home in Grenoble. He was 87 and had been ill.

He pioneered multiple skiing concepts including Avalement or “swallowing” of terrain with the legs and “Surf Technique”, the forerunner to what World Cup racers currently refer to at “Stivot.” He also pioneered the “tuck” position helping lead Jean Vaurnet to an Olympic gold medal in 1960.

Her served as the president and technical director of the Grenoble University Ski Club and was a professor of the Scientific and Medical University of Grenoble. He authored several books on ski technique including “How to Ski the New French Way,” and “Teach Yourself to Ski.“

He served the French National Ski Team as director in its heyday of the early 1970′s, retiring in 1974 to return to his research and wrote extensively for the French magazine Skiing.

He teamed with Vaurnet to develop the high speed filming of ski racers to allow more precise analysis.

Olle Larsson, the recently retired head of the Rowmark Race program was a student of Joubert at Grenoble and wrote: “Because of his creative mind combined with a solid background in science he was the most inspiring mind to many that desired to gain an edge in the sport.”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21 21:47
bullpower 发表于 2014-3-21 20:56
我看了,他号召
Teach by what it feels like, not how it looks

没找到他的个人滑雪经历.
我觉得他应该会滑雪, 也许入道特别晚, 滑的不够好.
不知道他不滑雪的说法哪里来的.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3-21 21:49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3-21 20:20
说嘴派祖师爷Georges Joubert本人不是滑雪的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21 21:58
bullpower 发表于 2014-3-21 21:49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3-21 20:20
说嘴派祖师爷Georges Joubert本人不是滑雪的

http://bbs.lvye.cn/thread-928620-1-1.html
抄袭这篇文章的. 不知道作者哪里来的信息.
作者: HunterLi@FB    时间: 2014-3-25 07:48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3-21 19:09
http://bbs.lvye.cn/thread-922647-1-1.html
http://bbs.lvye.cn/thread-928620-1-1.html
http://bbs.lvye. ...

非常感谢firewak2018同雪的链接,看了后受益受益匪浅。
作者: 老周    时间: 2014-3-26 12:18
感觉早期的skis比较细窄平直,低速下不容易得到足够的向心力,对付坡度稍微大一点的地形时候就普遍使用cross under加steering技术,其实现在蘑菇的器材和技术应该很多是继承老派的东西。自从有了shaped skis故事就变了,cross over优雅而稳定。但现在开始慢慢流行的cross through只是结合了前两者,对于竞技比赛非常有效,类似于特种兵的进攻招式,既不是少林也不是咏春,但什么都可能揉一点进来。

开个玩笑,等更多的大侠扫盲。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26 15:30
老周 发表于 2014-3-26 12:18
感觉早期的skis比较细窄平直,低速下不容易得到足够的向心力,对付坡度稍微大一点的地形时候就普遍使用cros ...

在一点上看法与大侠稍有不同。当代的racing,技巧赛,大量应用的还是cross under,特别slalom。

gs,情况相对复杂。个人瞎猜,看赛道设置。俄真见过全程都是cross under的。就算shred,也得pivoting,乃至stivoting。温和一点的赛道,over和through混杂的情况多见一些,至少比slalom多。

这里有俄剪辑的一个小视频,本来是要跟入风大侠掰哧shred的transition,究竟是不是under。人家看不起俄,不接招,只好算了。这里正可以演示sl和gs在transition方面的差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E9y4vBy9IA

后面那个是marcel hirscher。

cross under的典型特征,是没有哪个腿承重起跳,instead,是在弯尾高利刃,拉手刹锁住下身,而上身继续原来的path,上下身扭胶皮水管,windup,然后靠肌肉的反弹腾空扭转(sounds painful though)。

ron lemaster不同意所谓雪板反弹提供动力的说法。他的见解,再stiff的板子,提供的反弹,相比于人的体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作者: 老周    时间: 2014-3-26 15:50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26 15:30
在一点上看法与大侠稍有不同。当代的racing,技巧赛,大量应用的还是cross under,特别slalom。

gs,情 ...

大侠说的很对,其实在竞技比赛中,不同旗门的位置令运动员采取不同战术和技术。SL高速过间隔小的旗门,不under一点戏都没有。到了GS就比较综合了,上到super G 和downhill时候,情况又不一样了,总之竞技比赛什么最有效来什么,不必拘泥于一招一式的派别。

我觉得谈论这些transition的区别还是应该面向业余高手在塑造自己的滑雪风格,掌握全面技术方面比较靠谱。我就觉得如果一路cross through纵横雪场并不优雅好看,陪女同雪滑滑雪还是over一点赏心悦目。
作者: cat    时间: 2014-3-26 16:18
本帖最后由 cat 于 2014-3-26 16:19 编辑
拉手刹锁住下身,上下身扭胶皮水管,windup,然后靠肌肉的反弹腾空扭转

再stiff的板子,提供的反弹,相比于人的体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陪女同雪滑滑雪还是over一点赏心悦目。over her, baby!



Not Like! Love!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26 18:25
既然几位老大都like,俄就摆另外一个也发了吧,还是shred那个transition,跟温哥华奥运冠军,瑞士的carlo janka的对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p_jRUBA03g

这都是gs。CJ的这个transition,至少比ted那个,要算更为标准的cross under。

那么起跳之前,CJ所做,与shred完全不同。前者是扣紧外腿膝盖,加大立刃角,如同下了一道门栓,block住下半身,然后双腿猛地放松,腾空而去,标准所谓OLR。

对比之下,shred内脚的强力蹬起,在旗门下方,留下清晰可见的车辙印!

起跳之后,CJ做了一个大幅的pivoting,转腿超过90度。

注意他textbook like的旧弯内手位置!

shred呢,则是摆旧弯内手后撤,非常土八路地拉到屁股后头,竭力阻止hips的转动,阻止pivoting之发生。这样到新弯外腿着地时,转腿不超过45度,几乎等于正面伸脚落刃,与不离开雪面的ILE换刃,是一样的效果。

那么shred立刃,仅在1点钟的位置。加压,到2点钟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CJ呢,腾空落地,已在apex,3点钟位置。

这里没有品评优劣的意思,只是要说明shred的transition,看作cross under的话,其非典型性在哪里。shred也stivoting的,做起来也无非carlo那个样子,所以这里所说,作为技术优劣的对比,是不恰当的。






欢迎光临 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http://skichinese.com/skichines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