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标题: 马桶宝典 [打印本页]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17 20:43
标题: 马桶宝典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9 15:40 编辑

马桶宝典

/* ---------------------------------------------------------------------------------------------------------------- */
/* © Copyright 2014 IntoTheWind@skichinese.com.
    version: 1.2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Derivs 2.5 Canada License.
    You are free to redistribute it,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as long as it is passed along
    unchanged and in whole.
   ---------------------------------------------------------------------------------------------------------------- */


引言篇
--------------------------------------------------------------------------------------
滑雪技术的地基是单脚滑. 地基之上主要有两个核心技术: 换刃技术 ( Transition )和反弓技术 ( Angulation ). 别的技术如扭转, 压力控制等等, 要么很容易掌握, 要么不是核心技术, 不再赘述.

* 单脚滑是必须要突破的首要瓶颈

练习单脚滑雪目的是锻炼外脚平衡, 从而外脚dominate的能力. 内脚解放出来之后, 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 协助外脚.
单脚能力是基础, 必须要练好的. 练不好会严重拖累一个人的滑雪水平.
有同雪认为, 外脚dominate不需要练单脚滑也可以掌握. 本宝典认为, 练习单脚滑是最快的方式, 没有之一.

* 内脚承重是必须的

外脚dominate, 不等于内脚不承重. 内脚承重首要是协助维持平衡, 承重的比例是由速度, 转弯半径, 以及反弓程度所决定的. 内脚承重比例是果, 不是因, 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nerd>重力和离心力的合力线, 必须落在两脚之间, 身体才能维持平衡. 落点越靠近外脚, 内脚承重就越少. 在速度和立刃角度恒定的时候, 反弓程度就决定了内脚承重比例.</nerd>

内脚承重还是倾倒的动力来源. 如果外脚承重100%, 将处于不能增加倾倒的锁死状态.
内脚承重还是内脚引导的必要条件, 通过有意识的调整承重比例, 可以控制内脚引导的程度.

看同雪滑雪, 如果你觉得内脚承重过多了, 原因往往是反弓方式不好, 或者反弓不够.

* 换刃技术跟反弓技术要有机结合

换刃技术基本就Cross Over, Cross Under, Cross Through, 或者混合体. 换刃技术相对容易掌握, 不再赘述.

* 反弓技术是最核心的技术, 最细的瓶颈

解决了外脚dominate的瓶颈之后, 一个人能够立刃的最大角度, 是滑雪水平的核心标量. 对于这一点, 不争论, 不解释.

滑雪速度不够快, 又想高立刃时, 因为离心力不足以维持大角度的倾倒, 必须通过反弓动作来维持平衡. 由此可见, 反弓的程度, 大致上决定了立刃的程度.  反弓技术成为滑雪最核心的技术.

反弓是个逆天的动作. 人体结构中没有进化出侧向弯折的关节.  对多数人来讲, 反弓是最难突破的瓶颈.

* 反弓技术需要专门去练

如果自然混沌的积累里程数, 多数同雪练出来的将是自然清新的扭秧歌大山法. 有点反弓意识的同雪多数停滞于左右侧坐高马桶, 马桶高如酒吧高凳子.

反弓技术需要有意识, 有目的, 用正确的方式专门练习, 才能有所突破. 首要是大脑里有个清晰的图像, 清晰的动作模式. 不否认个别滑雪天才, 单靠小脑模仿就能做到. 但是对于大多数同雪来讲, 大脑必须大规模的参与指导, 小脑和肌肉才有可能习得.

--------------------------------------------------------------------------------------

技术分析篇
--------------------------------------------------------------------------------------
反弓动作如侧坐马桶, 不过两腿挤在一侧, 屁股还不能沾到马桶. 水平越高, 马桶就越矮. 坐马桶的最高境界就是蹲坑, 没有马桶了, 是谓屁挨着地 (Ph.D). 注意是挨着地, 不是坐在地上.

* 反弓主要来自于髋关节

先看看Ph.D是啥样的: 外腿向一侧伸展, 有一点点弯曲, 而内腿蜷缩, 内脚几乎上提到了外腿膝盖上下, 是谓长短腿.  上身可竖直, 就是反弓最大的样子. 若不做反弓, 上身则是侧躺倒地的模样. 上身若完全躺倒, 是需要无穷大的离心力支撑的, 基本不可行.

这样的反弓主要来自髋关节. 膝部和腰部很少.

* 膝部反弓是灵活的补充方式

外腿膝部内压是Steering的动力来源, 同时也可以增加反弓. 但内压弯曲后的膝部非常脆弱, 是不能承受居大压力的, 所以要避免膝部反弓. 膝部反弓非常灵活快速, 在需要的时候, 可随时用来增加立刃, 增强Steering.

* 反弓关键词: 外腿伸长, 内腿Tipping弯曲, 髋部侧坐

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由中点的站立姿态, 变化到Ph.D的姿态. 中点是指换刃到双板底面与雪面平行, 身体与雪面垂直的那个点, 就是滑雪钟的12点.

在中点的时候双腿等长, 要变化到长短腿, 必然是收缩内腿, 伸长外腿. 在重力作用下, 身体会向圆心方向倾倒. 上身可以选择跟随倾倒, 或者保持竖直, 或者一定角度的倾倒. 注意, 上身的倾倒都是被动的, 不要被倒向山下的说法骗了, 而去主动倾倒.

欲要Ph.D, 外腿伸长很容易, 内脚还要强力的上提弯曲, 以给外腿倒向圈内挪出足够的空间. 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现有的各派高手是如何实现这个过程的.

1. 日韩双轴法
--------------------------------------------------------------------------------------
最简单的反弓方法是完全不做反弓, 日韩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参看这个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HmAgxhxo64

他们換刃用Cross Under. 收缩外腿, 释放积累的能量, 微微弹起. 然后双脚向另一侧蹬出, 蹬出的时候双手飞舞, 像是掉沟里一样. 蹬出时新外腿处于伸展状态, 内腿微弯, 从而身体向内侧微倒.  双脚在雪地上蹬实之后, 换刃过程完成, 进入刻滑(Carving)状态.

他们的外腿已经处于伸长状态, 剩下的只有收缩内脚了. 于是他们顺着外腿向上提起内脚, 身体随之更多倾倒, 从而增加立刃. 上身基本没有动作, 完全是被重力牵着走. 整个身体大致是一条直线. 内脚高过外腿膝盖后, 如果再强力上提, 上身会随之有些上扬, 看起来就有了一点反弓.

<nerd>因为几乎没有反弓, 他们需要较快的速度来获得更大的离心力, 以维持平衡不倒. 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线必然落到双脚中间位置, 于是双脚承重大致55开. </nerd>

由于外脚处于伸长状态, 扭转力也加不上, 所以没有或很少steering.  如果地形复杂, 或速度过快, 有些个选手也会更多弯曲一些外腿, 来换取一些额外的弹性和控制力.

由于内腿收缩很厉害, 换刃时也可以见到内腿的放松和伸长.
--------------------------------------------------------------------------------------

2. PMTS侧跪法
--------------------------------------------------------------------------------------
PMTS一切都靠内脚Tipping. Tipping的动作犹如要把内脚向弯前内侧跪倒, 要贴到雪地上的感觉.

PMTS换刃的时候, 基本只收缩外脚, 内脚保持原来的弯曲度. 所以在中点状态时双腿都弯曲的厉害, 直接蹲在小马桶上了, 有些同学会觉得后座很严重.

PMTS过了中点直接进入新弯, 全程刻滑. 内脚已经非常弯曲, 接下来无需特意增加弯曲, 只需轻提做Tipping的动作, 外脚同时向外侧伸长. 注意是伸长阿, 不是蹬出.

Tipping除了带动上身反弓之外, 还会带动髋骨扭向弯内, 所以加了CA (Conter Action) 来抵消这个扭动.

上身维持不动. CB (Counter Balance) 就会自动产生.

这套动作的结果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反弓姿势.  Tipping动作做到极致, 就差不多Ph.D了.

同雪们常说的站姿宽窄, 是指在中点的两脚距离. PMTS提倡窄站姿, 甚至双脚紧贴, 是因为站姿越窄越有利于内脚Tipping.
--------------------------------------------------------------------------------------


3. CSIA侧坐法
--------------------------------------------------------------------------------------
CSIA的换刃技术方法很多, 非常自由, 不一而足. 不多说了, 就是一串换刃, 扭转加长短腿动作之后, 就到了Fall Line, 切刃开始刻滑.

这时候多数人的外腿处于伸长状态, 内腿微弯. 于是自然而然的向弯内侧下坐, 来增加立刃. 坐到椅子高度后, 坐不下去了. 停下来看看, 哦, 内脚挡住了. 想挪又挪不开, 原来身体压在内腿, 膝关节和踝关节都锁住了, 动不了.

于是下次下坐之前, 先把内脚挪开, 站的宽宽的, 宽过肩膀. 终于可以侧坐下去. 再使把劲提高内腿, 往内腿外侧继续下坐, 外腿保持伸长, 也能Ph.D了!

侧坐法常见第一大错误是站姿太窄, 内腿锁住. 这种情况下再强行下坐, 就会后座厉害, 上身向外扭转, 面向弯外. 某些同雪靠腰部, 和膝部反弓的补充, 也能看起来很不错, 但都是饮鸩止渴. 正解是放宽站姿.

侧坐法除了宽站姿之外, 还有明显标志是内脚立刃较少, 到Ph.D时内膝盖几乎顶到胸部. 如果仔细观察, 在接近Ph.D阶段可见外腿有增加弯曲的表现.

有同雪也许会想, 把双轴跟侧坐结合起来如何. 结合起来的结果是双轴消失, 只有侧坐剩下.
--------------------------------------------------------------------------------------


4. 侧跪侧坐复合法
--------------------------------------------------------------------------------------
PMTS侧跪法, 在中点的时候下坐厉害, 基本不能做pivoting, 只能直接入弯进入Phase III, 跟CSIA的Phase II不兼容.
而CSIA的侧跪法在处理内脚上也不理想. 于是一些高手们开始把内脚Tipping引入到了侧坐法里.

这种方法保留, 但是缩短了CSIA的Phase II. 在Phase III增加立刃时, Tipping并且收缩内脚, 同时向弯内侧下坐.
Tipping内脚以获得下坐的空间, 由于外腿已处于伸长的状态, 不能再伸长, 代之以侧下坐来实现反弓.

这种方式在CSIA高手中也很多见, 不知道会不会逐渐成为主流.

跟侧坐法显见的差别是, 站姿较窄, 双腿更加平行.
--------------------------------------------------------------------------------------


展望
--------------------------------------------------------------------------------------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希望以上这些技术分析, 可以给同雪们打开思路, 积极创造出更好, 更容易的蹲马桶技术. 但是一定要通盘考虑, 不能坐歪了.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17 20:44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17 21:10 编辑

后记
--------------------------------------------------------------------------------------


关于版权
--------------------------------------------------------------------------------------
版权没有采纳GPL, 是基于两个考虑:
1. 防止本宝典被篡改.
目前滑雪界百家争鸣, 各种思想, 对的, 错的都有各自的市场. 如果用了GPL的版权, 任何人都可以改动, 将失去控制. 正确性将更加难以保障.

2. 目前对版权尚未考虑清楚, 暂时拿在手中, 以后再说.
--------------------------------------------------------------------------------------

关于CSIA侧坐法的认可问题
--------------------------------------------------------------------------------------
有些同雪不认同对CSIA侧坐法的总结. 但是如果你观察统计一下, 满山遍野的CSIA信徒都在下坐, Youtube录像中众多的CSIA三, 四级高手也在下坐, 仅仅是几个高手, 或者个别人的不认可, 否认不了CSIA的主流.

如下图的下坐非常明显.

选这个图是因为最明显, 不代表大家都是这样的.

本人一贯拿CSIA当靶子, 一是制造噱头, 二是希望给大家看到CSIA技术的弊端, 能够超越CSIA. 本人非常理解同情同雪们身为党员, 对党组织的爱戴与拥护护.

--------------------------------------------------------------------------------------

对PSIA的一点研究
--------------------------------------------------------------------------------------

本人充满憧憬的, 花了很多时间研究PSIA的滑法, 希望写一节PSIA的技术特点. 最后非常失望的放弃了.
首先PSIA的资料, 录像都不多. 其次PSIA也是百家争鸣, 找不到主流在哪里.
ATS (American Teaching System)是企图包罗万象, 要把PMTS等等都包含进去, 实践中大概也没人把ATS当回事.

通过观察普通学员的滑雪录像, 阅读PSIA党章, 大致可以看出PSIA的立刃靠双腿Tipping, 就是Roll the ski. 结果学员们膝盖反弓很多, 髋部反弓很少, 长短腿也运用得不够.  但是高手们有的用PMTS法, 有的用侧坐法来增加反弓.

总之, PSIA在立刃方面没啥特色可以总结的.  希望了解PSIA的大侠可以纠正我这个偏见.
作者: cat    时间: 2014-1-17 20:59
娘炮团沙发上发来贺电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17 21:03
真的是开源的吗?真的吗?真的吗?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17 21:08
膜拜大侠高风亮节,倾情奉献
作者: Brady    时间: 2014-1-17 21:12
支持原创,支持分享!

辛苦了,慢慢读。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17 21:14
大侠万岁。
作者: StormRider    时间: 2014-1-17 21:20
万万岁                  
作者: luvski    时间: 2014-1-17 21:29
咋不收钱呢?
俺目前水平差, 看不太懂, 先收藏了。
作者: cat    时间: 2014-1-17 21:35
北有入风大侠,南有诺曼大侠,神功卓绝,震硕古今,开宗立派,自成一家,开枝散叶,造福天下,怎一个牛字了得!

(注:此处“牛”字乃牛鼻之意,和本坛任何ID绝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 lupo    时间: 2014-1-17 21:56
楼上今天被警告了,哈哈哈!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4-1-17 22:00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02:10 编辑

..........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4-1-17 22:02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02:10 编辑

..........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17 22:05
本帖最后由 bullpower 于 2014-1-17 22:08 编辑

楼主给弄个不下坐的大ANGULATION上来看看,我想比较一下。

楼主为啥说别人往下坐呢,为嘛人家真正三级四级的人都反对呢?
楼主滑到那个水平了吗?

满山遍野下坐可能是真,但已经被老师批判了啊,本来就是说AP大成没那么简单,
练个3-5年就大成了?我感觉真正能说出什么是AP大成的都屈指可数,更别说能滑出来的。
如果满山遍野都AP大成,那同雪网的岂不都太笨了。。。。

楼主问问小P西海露露再做结论好嘛?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17 22:09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17 22:15 编辑
bullpower 发表于 2014-1-17 22:05
楼主给弄个不下坐的大ANGULATION上来看看,我想比较一下。

楼主为啥说别人往下坐呢,为嘛人家真正三级四级 ...


各位大侠尽说好话, 还是牛劲大侠实在.

欢迎老大牛人大侠们砸砖, 有玉砸下来咱就高兴死了.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17 22:15
cat 发表于 2014-1-17 21:35
北有入风大侠,南有诺曼大侠,神功卓绝,震硕古今,开宗立派,自成一家,开枝散叶,造福天下,怎一个牛字了 ...

猫猫啥时候也整段录像,写段原创给俺们江湖一介P民(翻译成英文就是AP民)开开眼。。。。
知道你是披甲人士,背影即可。。。。。。。
作者: devilsponge    时间: 2014-1-17 22:48
我来砸砖, 看了半天, 没看出侧坐法对付雪包陷阱, 悬崖树林的优势, 坐太底反而影响灵活性.

"上帝随手一挥, 于是到处雪包陷阱, 悬崖树林. 于是, 人类随之进化出了侧坐法."
作者: cat    时间: 2014-1-17 22:48
bullpower 发表于 2014-1-17 22:15
猫猫啥时候也整段录像,写段原创给俺们江湖一介P民(翻译成英文就是AP民)开开眼。。。。
知道你是披甲人 ...

滑雪那点事,还用我亲自出马,不就是平衡么,说出来怕吓到你,很久以前我有个徒弟,叫资三四郎
作者: Raintone    时间: 2014-1-18 00:20
信息量太大,咱消化不良,估计当务之急是“练习单脚滑雪目的是锻炼外脚平衡, 从而外脚dominate的能力. 内脚解放出来之后, 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 协助外脚.
单脚能力是基础, 必须要练好的. 练不好会严重拖累一个人的滑雪水平.
有同雪认为, 外脚dominate不需要练单脚滑也可以掌握. 本宝典认为, 练习单脚滑是最快的方式, 没有之一.”
有详细练习步骤吗?请分享,谢谢!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18 06:34
cat 发表于 2014-1-17 22:48
滑雪那点事,还用我亲自出马,不就是平衡么,说出来怕吓到你,很久以前我有个徒弟,叫资三四郎 ...

人家姓姿,名三四郎
有嘛了不起的,咱这儿有八次郎捏
作者: skisnowboardca    时间: 2014-1-18 06:45
楼主太了不起了!先存后看!
作者: Bingster    时间: 2014-1-18 07:56
我们的理论家辛苦了。谢谢。
作者: freshair    时间: 2014-1-18 08:32
哈哈,一年不见俺弟成名成家啦!不懂,写得很好玩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1-18 10:56
好贴。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18 11:46
滑雪犹如人生,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合力让你坠落,当全身投入,当众力托举,当脱颖而出,视为精彩


用嘴滑雪犹如做人,当大侠人云,我等当人云亦云

滑雪犹如坐马桶,一个星期不坐,那是便秘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4-1-18 11:56
尽管CSIA教官要求反弓要刻意做出来,但我自己一致认为反弓应该是个:自然站姿下,下身主动引转的结果,而非刻意的动作。 除非是在特殊雪况、或是刻意追求更大立刃的中小弯时,那时刻意增加反弓的动作可以视为一种策略 (tactics),以博取更大立刃角度。 对于向来侧倾的滑雪者,进行刻意反弓的练习可以帮助上下身分离。

我以前一直有个误解是“反弓是多多益善的”, 但是PL有一篇文用很简单的力学原理解释了过度反弓的危害,很有启发。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18 12:40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1-18 11:56
尽管CSIA教官要求反弓要刻意做出来,但我自己一致认为反弓应该是个:自然站姿下,下身主动引转的结果,而非 ...

实际滑行是这样.

但是反弓最大值是一种能力, 练习时还是要追求提高反弓最大值, 这样在需要的时候才可以做出来,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反弓程度.

作者: xanada    时间: 2014-1-18 13:21
这理论水平,可以推荐担任党校副校长了。。。马桶侠万岁!
作者: huntermichaelca    时间: 2014-1-18 18:39
谢谢大侠分享,先收藏再学习
作者: SYSSMouse    时间: 2014-1-18 18:50
本帖最后由 SYSSMouse 于 2014-1-18 18:55 编辑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17 20:44
后记
--------------------------------------------------------------------------------------


用創作共用License吧?

http://creativecommons.ca/en/licenses
作者: StormRider    时间: 2014-1-18 19:21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4-1-18 11:56
尽管CSIA教官要求反弓要刻意做出来,但我自己一致认为反弓应该是个:自然站姿下,下身主动引转的结果,而非 ...

牛逼啊牛逼

小侠万岁万万岁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0 10:36
SYSSMouse 发表于 2014-1-18 18:50
用創作共用License吧?

http://creativecommons.ca/en/licenses

会计也懂这个 , 厉害哦
作者: ISee    时间: 2014-1-20 11:30
马桶是人生中必需经历的短暂光阴。随着时代的进步,马桶已从粪坑发展到镶金坐椅,然而它的目的屎中不变。不论是金光辉煌还是不堪回首,只有坐者明了。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1 13:59
version 1.1 增加了第三条路线.
作者: cat    时间: 2014-1-30 00:18
一个人能够立刃的最大角度, 是滑雪水平的核心标量


校长要学的那个一弹一弹的,立刃没有很高呀,难道水平不高?我在雪地上摆一个少林长拳的小仆步,立刃立马六十度,难道我水平就高了?

马桶派就是太重视蹲马桶的姿势,而忽略了其function,其实form determined by function,只要爽了,谁管你咋蹲的?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30 10:24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30 10:29 编辑
cat 发表于 2014-1-30 00:18
校长要学的那个一弹一弹的,立刃没有很高呀,难道水平不高?我在雪地上摆一个少林长拳的小仆步,立刃立马 ...


又接了块玉, 猫侠高见, 发人深思.

啥东西都有个例外. 咱马桶宝典就是提供了几个常见的思路, 希望帮助大家突破瓶颈.

校长那个一弹一弹的, 立刃看起来不高, 可是你要是不会高立刃, 我觉得你就弹不起来.

少林的小仆步, 你要是给练精了, 我看你就是少林滑雪派的鼻祖.

普遍来说, 你要是form不好, 你基本上蹲不舒服.

如果把例外也包括进去, 就得说"咋舒服就咋蹲", 结果就没有指导意义了.
作者: cat    时间: 2014-1-30 11:19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30 10:24
又接了块玉, 猫侠高见, 发人深思.

啥东西都有个例外. 咱马桶宝典就是提供了几个常见的思路, 希望帮助大 ...

“我觉得....” 觉得的东西,多半不靠谱,入风侠是搞学术的,就要追求严谨的逻辑推理。板子为什么会弹?因为被压弯了。为啥压弯了?因为中间悬空的部分在受力。为啥会悬空?因为sidecut加立刃。为啥会受力?因为体重,离心力,和冲量。所以想弹得更狠,就得立得更高.....同时有更大的受力,不受力你立起来九十度也白扯,所以您说反弓第一立刃第一,而教授说平衡第一,这都是片面之词,误导毒害了小朋友怎么办,就算毒害不到小朋友,毒害了大叔大婶那也是不好的

其实正如同教授所言,休闲滑雪和竞技滑雪大大不同,前者是科学,真理,两个字,慢的,就淘汰,最快的才有资格说话,谁管你反弓大不大。休闲滑雪则是艺术,没有什么对不对,甚至没有什么美不美,你眼中的天神们,在旁人眼里也许就是一坨S,你觉得反弓美,人家觉得一根棍子才阳刚,你觉得square美,人家觉得面朝山下扭成麻花美,你觉得平衡舒服,人家觉得倒向山下才够刺激。所以form这个东西,只有喜欢不喜欢,没有什么对错美丑可言,只有function,才值得掰扯掰扯。那么,滑雪到底应当追求什么function呢?别跟我说控速,教授说了,我就喜欢速度
作者: cat    时间: 2014-1-30 11:37
结果就没有指导意义了


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想在网上说服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网络,就是灌水扯淡掐架调侃的地儿,一正经,就没劲了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30 11:42
搞艺术需要逻辑吗?需要吗?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30 11:44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30 12:10 编辑
cat 发表于 2014-1-30 11:19
“我觉得....” 觉得的东西,多半不靠谱,入风侠是搞学术的,就要追求严谨的逻辑推理。板子为什么会弹? ...


Pressure control的问题, 我是这么想的, 你把刃立起来, 压力自然而然的就加上去了. 压力的微调是下一步的问题, 立刃才是多数人第一要突破的瓶颈. 突破了立刃这个瓶颈, 再去纠结控制压力的问题. 比如Lulu大侠就在纠结压力, 因为他已经大成了.

压力背后的力学分析, 咱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才能得出来最后的这个结论. 不想写出来, 是觉得太罗嗦, 不容易说清楚, 属于小众感兴趣的东西, 要用<nerd></nerd>括起来. 再说了, nerd们自己就可以做力学分析.

小弓步给外脚加压会有点难, 如果你能解决好了, 也是一个思路. 实践中, 非常少见哪位同雪会用小弓步.

咱还停留在研究form的功能阶段, 关于美学和哲学命题,肚里没货, 说不出来啊.
作者: cat    时间: 2014-1-30 11:46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4-1-30 11:42
搞艺术需要逻辑吗?需要吗?

如果不需要,那我说啥就是啥,我说需要,就需要了,所以需要

如果需要,那自然也需要了

综上所述,结论是,需要!
作者: cat    时间: 2014-1-30 11:49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30 11:44
Pressure control的问题, 我是这么想的, 你把刃立起来, 压力自然而然的就加上去了. 压力的微调是下一步的 ...

所以说,网上说服人,就是痴心妄想,更别提指导众生了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30 11:49
cat 发表于 2014-1-30 11:37
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想在网上说服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网络,就是灌水扯淡掐架调侃的地儿,一正经,就 ...


我觉得吧, 网络是一个交流思想的好地方, 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我自己在这里学习了非常多的东西, 猫侠也是给我很多教育的众多同雪之一.

你要是本着说服别人的目的, 注定要失望的.
"I have made my point, you don't have to agree."
作者: cat    时间: 2014-1-30 11:52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30 11:49
我觉得吧, 网络是一个交流思想的好地方, 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我自己在这里学习了非常多的东西, 猫侠也是给 ...

有那么一句歌词,吃的都是粮食,拉的都是思想,所以,思想是不能交流的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30 12:00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30 13:33 编辑
cat 发表于 2014-1-30 11:49
所以说,网上说服人,就是痴心妄想,更别提指导众生了


指导啥子众生那, 那是把自己当神了.

咱就是吃了点东西, 把肚里的思想拉出来完事, 所以才叫马桶宝典. 不拉出来, 憋着也难受.
写出来吧, 总得有个指点江山的样子, 就假设要指导众生了.
这也是网络的好处, 要不还得写本书, 再自费出版, 然后扔到垃圾桶, 太不环保了.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30 12:10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30 12:00
指导啥子众生那, 那是把自己当神了.

咱就是吃了点东西, 把肚里的思想拉出来完事, 所以才叫马桶宝典. 不 ...

我喜欢面对面,边吃边聊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3 12:24
原来还有这样一篇煌煌巨著,失敬失察。俄的电脑从回蒙就哈窝了,上周刚进了新的。每三年用废一个笔电,伤心了,索性不买,两个月就在手机上凑合,follow不了这些啊。

当然,俄混论坛的老例,是置顶的加精的,一概ignore,所以容易出这种问题。哈哈。

慢慢体会吧。俄在这些方面是比较鼠目寸光的,自己做到哪,就看那附近而已。大侠这么高屋建瓴,大局性的东西,俄还不得消化个三五年。

有一点不太同意。俄从前算半职业的体育梆子,学过一星半点运动生理学。如是俄闻的话,人的大脑是控制不了肌肉反射的,只能通过给小脑发指令控制。运动所需要的肌肉记忆,全靠反复练习,在小脑里存储,是下意识的。是否正确,超出俄的认知能力以外。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3 12:35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3-3 12:37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3 12:24
原来还有这样一篇煌煌巨著,失敬失察。俄的电脑从回蒙就哈窝了,上周刚进了新的。每三年用废一个笔电,伤心 ...


运动生理学咱也不懂.
就咱本人来说, 是大脑先理性分析出动作方式, 然后指导肌肉作出相应的动作, 中间小脑神经怎么运作的, 在理性上没有感知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3-3 12:46
瓜教授说过人生的乐趣就在于自我吹捧和互相吹捧。不过他近来不搞这个了。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3 13:14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3-3 13:20 编辑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3-3 12:35
运动生理学咱也不懂.
就咱本人来说, 是大脑先理性分析出动作方式, 然后指导肌肉作出相应的动作, 中间小 ...


简而言之, 肌肉记忆其实是小脑记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913876

详细解释: http://en.wikipedia.org/wiki/Muscle_memory#Physiology

多数情况下, 你训练的不是肌肉, 而是小脑. 除了肌肉力量.

从计算机语言角度看, 肌肉就是外设, 小脑是驱动程序, 大脑是主程序.
训练就是大脑调试小脑驱动的迭代过程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3 14:03
话说猫怎么也不见了。逮耗子办正事去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4 10:53
继续拜读中。日韩滑法,gs,俺总觉得他们不是在画正圆,而是鸭蛋形椭圆。表现为快速抹过apex后,走一条切线,而不是雪板radius规定的那个圆的一部分。

俄的猜想是他们的滑法,是相对缺乏横向支撑的,导致这个结果。具体说上一个弯传递下来的动能,因为扭转的缺乏,没有有效转化为横向的支撑。

板压因此也不好。过apex,走板子radius规定的圆一段,通常是板压最大化的一段,他们如果真是草草抹过去的,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然这都是看视频导致的印象。视频多是从正面拍的,只能看到两维。上季坛上那位日本的女侠,总么不见了。在的话可以请教。

我常看的greg老兄所提到的较少angulation的控板法(号称是现代racing技术,但俄反复看shred的视频,也有相当的出入),大侠不打算列入研读的范围么。那个其实是真正的双脚滑法,即high-c全力压外板,内脚近乎悬空,apex各百分之五十,low-c反而是外轻内重。原理,俄得到的印象是,上半截,完全靠上一个弯传递过来的能量,以大幅inclination,施加到外板上,走一个非常圆的逗号的头部。这个能量在apex附近消耗了很多,需要横向支撑时,上内腿。这时的运行轨迹,则是逐步放开拉直的逗号的下半身。

俄反复看shred的视频,脚得他在high-c,的确是猛压外板的。但他也有angulation。整个弯内,用内腿支撑横向平衡的痕迹并不显著。

忘了说了,greg那个好马桶的,hip to hill小case。shred更不必说,是当今马桶天下第一了吧。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4 11:14
俄越来越倾向于相信,高高扬起的外侧手臂,就是横向支撑缺乏的表征。

日韩的不用说了,雪仗都撩起来了,用为补足的工具。从他们身边掠过,非常锐利地感受到仗尖的威胁。这个我有亲身体会。

本坛某位大侠的一个视频也是这样。高高抬起的外侧手臂,仿佛雄鹰的翅膀,矫健有力,煞是好看。但就运动的经济原则而言,是不合理的。这里的问题跟日韩的不扭转不同,俄脚得出在站姿,太窄了。到达一定速度之后,宽一点的站姿是本能的选择,因而是合理的选择。宽的站姿显然提供可以更好的横向支撑,就不需要用过度的外手臂动作去补救。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3-4 11:54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4 11:14
俄越来越倾向于相信,高高扬起的外侧手臂,就是横向支撑缺乏的表征。

日韩的不用说了,雪仗都撩起来了,用 ...

我去, 去年嫩嫌宽, 今年又嫌窄, 这可怎生是好呢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3-4 11:56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4 10:53
继续拜读中。日韩滑法,gs,俺总觉得他们不是在画正圆,而是鸭蛋形椭圆。表现为快速抹过apex后,走一条切线 ...

大侠看不懂啊, 能给加个图片,视频啥的不?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4 12:30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4 10:53
继续拜读中。日韩滑法,gs,俺总觉得他们不是在画正圆,而是鸭蛋形椭圆。表现为快速抹过apex后,走一条切线 ...

日韩滑法, 没有大侠说的横搓, 一是板压不够, 二是释放晚.

HC加压, 需要非常高的速度支撑, 对我们业余选手有点难

anyway, 这些都是高级话题, 马桶宝典3的内容, 如果有的话.

马桶宝典针对的是立刃的问题, 属于第一道门槛.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4 12:32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4 11:14
俄越来越倾向于相信,高高扬起的外侧手臂,就是横向支撑缺乏的表征。

日韩的不用说了,雪仗都撩起来了,用 ...

高高抬起的外侧手臂, 根子是速度不够, 离心力不够, 需要反弓来平衡. 高高抬起的外侧手臂就是努力反弓的表现.

again, 我们业余选手, 能不能对付那么快的速度?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4 13:12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3-4 12:32
高高抬起的外侧手臂, 根子是速度不够, 离心力不够, 需要反弓来平衡. 高高抬起的外侧手臂就是努力反弓的表 ...

是以一道向外的牵引力,起到不反弓,或站姿过窄,所带来的横向支撑缺乏的问题。

again,仅仅是感觉以及体育梆子式的对感觉的描绘,小脑为上限的讨论,入不了科学家的法眼。

high-c压板并不需要很高的速度,雪况好,把动作的次序练熟,就能做到。金鸡独立,往悬空的方向倒,必然需要用悬空的腿接,否则摔个大马趴,出自本能。这个就是apex开始内腿承重的原理。

greg的自由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9wjBFf_g6U

这种速度,不能算很快,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4 13:24
racer们的自由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TboYL8CjaU

这里的速度都不快。

与业余流派大异其趣的地方,高c,外腿近乎蹬直,内脚近乎悬空,上来就百分之百压外腿。业余流派,都是渐进变化。次序,也有差异。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4 13:46
最切近的例子,是本坛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EUIoHOuZBI

视频后面那位胖的,过了trasition之后,两腿加压的次序是渐进的么?

俄在视频里看,在山上看,怎么看都是先压外腿,高c就压。当然,具体怎样,还得问他自己。

不拿雪仗的卡,客观上,也有推外腿的倾向。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4 14:51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4 13:12
是以一道向外的牵引力,起到不反弓,或站姿过窄,所带来的横向支撑缺乏的问题。

again,仅仅是感觉以及 ...

俄也学入风大侠给greg老兄把了把脉,发现他老兄也是右撇子,左腿的力量或者平衡能力明显不如右腿,表现为左腿弯有明显的侧坐马桶迹象,hip上有angulation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5 12:31
最近纽约时报有关shred的那个著名的科教片,俄截取了两个弯,发上来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dY0K7SnNXw


不晓得intothewind大侠和各位怎么看。整个视频都在谈论shred如何比别人建刃压刃早,立刃高,从这里看,也无非1点立起来,2点压下去而已。

这还是在无压力下的最好状态哦。俄之所见,真到了比赛,他也并不能在所有旗门都做到这样。

个人脚得shred这种推向极端的滑法,在冰上会有很大的问题。就算不那么冰,前面很多人赛过之后,留下的那一岭hard pack轨道,也会造成麻烦。

shred的技术比别人都高,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赢,跟这个也有关系吧。

sochi夺冠时据说气温很高,雪一定类似春雪,很适合他的滑法。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5 13:37


重要的是这个定格。

我们看到什么?well,我们看到一个typical的侧坐马桶。。。

所有通用原则都体现出来了。以hip为折点的angulation,內侧身体引导,外腿domination,强有力的swinging类型的点仗,等等。

那么从这位世界顶尖的gs skier这里,我们看到这样一件事,即网上那些贩卖自己独有的skiing理论的,HH也好,Greg也罢,不过是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用以吸引那些偏狭的心灵,和求异的视线而已。

当然也有俄一贯坚持的一点,即所谓racing和recreation之间,并无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好像截然不同的两套技术系统。两者就是一件事。只是前者做得更好,向limit push得更远一些。

racing需要绕旗门,特别是gs,牵扯到最佳路线的问题,所以滑法不同。这个差异,是策略性,而非原则性的。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5 13:56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5 13:37
重要的是这个定格。

我们看到什么?well,我们看到一个typical的侧坐马桶。。。

说实话, 我不关心别人怎么赚钱, 用啥市场营销手段啊啥的

只要推销的理论符合客观规律, 对滑雪有用, 我就认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5 14:33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3-5 13:56
说实话, 我不关心别人怎么赚钱, 用啥市场营销手段啊啥的

只要推销的理论符合客观规律, 对滑雪有用, 我就 ...

俄的经验是他们说你应该怎样的,都说的对,但这通常也并没有什么独立于通用原则之外的东西。

比如greg的inclination to win,HH的内膝引导。

他们说你不该怎样的,你往往可以找到截然相反的例子,证明其实并非如此。

比如greg说现代gs技术不该一开始就angulation,那shred在干嘛,old school?

比如HH主张不要swing点仗,这在小弯很好。他的小弯,至少比c的demo们的小弯,要轻灵得多。但到了长弯,其实他自己也不能避免swinging类型的点仗。steering,也是如此。

这当然都是凭印象说的,恐还是入不了科学家的法眼。为了灌水而灌水吧,无所谓。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3-5 14:49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5 13:37
重要的是这个定格。

我们看到什么?well,我们看到一个typical的侧坐马桶。。。
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


偶今天就告诉你线在那里?

一个是要越快越好, 另一个则是越艺术越好。

哥可能要问艺术从何体现, 偶可以告诉你: 同样从双黑45下来, 技术动作保持连贯稳定的要素, 速度最慢的艺术魅力最高, 速度最快的登台拿奖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5 14:50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3-5 14:54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5 14:33
俄的经验是他们说你应该怎样的,都说的对,但这通常也并没有什么独立于通用原则之外的东西。

比如greg的 ...


咱不是科学家, 也没有法眼. 大家在这里平等自由的交流技术思想.
咱的底线是不讲脏话, 不做人身攻击. 之外啥都可以说.

至于说滑雪教育家们, 每人都有对有错, 这个是千真万确的, 一点也不奇怪. 问题是我们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我的态度是拿来主义,
首先,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 要有一定分辨能力.
其次, 我们要取其精要, 去其糟粕.
最后, 我们要感谢人家提供了有用的帮助.

再高一个层次, 就是指出他的错误, 给别人提供借鉴.
这一点风险很大, 尤其面对权威, 搞不好就惹一身骚.
当然, 惹了几身骚之后, 也就不在乎了
作者: cat    时间: 2014-3-5 15:42
对滑雪没兴趣了,咋办?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5 15:57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4-3-5 14:49
偶今天就告诉你线在那里?

一个是要越快越好, 另一个则是越艺术越好。

教主,这话就失察了。

话说racing这件事,也是有分别的。sl和gs,技巧赛。super-c,俄母鸡,俄脚得吧,是技巧赛。superg,downhill,速度赛。

教主的发言,好像只适用速度赛,后面两个。当然这也还是俄脚得。真相如何,俄因为不喜欢,不看不研究,所以都还是母鸡。

若夫技巧赛,正确的逻辑是,只有够艺术,才能够快。最快的那位,一定是最艺术的那位。

bode跟shred,区别在哪?在后者更艺术。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3-5 16:24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5 15:57
教主,这话就失察了。

话说racing这件事,也是有分别的。sl和gs,技巧赛。super-c,俄母鸡,俄脚得吧, ...

不然,不然。

艺术是很主观的, 偶欣赏的不入哥的法眼, 这很正常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5 17:16
mac上的quicktime真是小视频处理的利器啊。毫不费力就合成了这样一个片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WHgLLykLzg


片子上半是HH对某种滑雪技术的批评,下半截是王大小姐,用exactly受到他批评的这种技术,在自由滑。

用更适用小弯的技术,扩大化为滑雪技术的通用标准,去批评racing的某种有效的中长弯滑法,用来吸引眼球。如此而已。

王大小姐是近年来女子滑雪的第一人。她的滑法,当然有其优劣,但说是有效的滑法只一种,不为过吧。

Did I make my point this time?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5 19:41
HH在做长卡的时候,与BB有区别吗,没有区别吗。俄怎么脚得没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OlIw3Tj9k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6 11:44
Interesting,嘿嘿。

帖上已经说了,王大小姐滑法的优劣,not the point。这里的问题是,HH在用更适用小弯的技术,扩大化为滑雪技术的通用标准,去批评racing的某种有效的中长弯滑法。

shred的滑法,真不是HH的体系,所能完整解说的,这是俄的看法。

HH永远在说,顶尖的racer们,包括shred,如何滑得符合他的体系,营销味道很重啊。具体分析,在俄看来,sl,MH,施大小姐,还算有效,到了gs,shred,就很勉强。

again,围绕shred,俄发现自己是颇8能请教于入风大侠如吾师的,嘿嘿。

长弯那个,HH没有上行释压吗,难道是我眼花了。那就再看一下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xa1JfhKTo


还是没有吗?So that is only me?all right...

另一方面,BB,在做这样的High-performance的长弯时,如同任何其他流派的顶尖高手,只用很小的pop,flex双腿换刃,新内膝引导。两下抵销,没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在俄看来。

CA,在拉长了的距离和时值的gs,跟P的DM,区别在哪?HH还不一样在swing外手吗?

my point is,again,HH的独特性,在小弯,是成立的。到了长弯,就已泯然众人。长弯上,他的多数宣讲,只不过是用另外的一套话语系统,提出与别人完全相同的要求而已。

还好他没有将这些东西,再进一步扩展到速度赛,sg dl之类,上的打算。哈哈。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7 14:48
关于HH的ca,他自己有一个图文并茂的解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hDA0ySLsBM

基本上,cb是髋部的纵向运动,向圈内弯折,ca则是髋部的轴向运动,向圈外扭转。两下合力,圈内的髋尖,在行进方向上,是稍稍超前于圈外髋尖的。

这跟p的dm,在髋部的要求,其实是一样的吧。

不同在于,HH的ca,是同no-swing pole planting联系在一起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6EPFUeWrbc

用no-swing pole planting,keep上身的扭转,在transition时保持住,省去(以外臂swinging为手段和标识的)re-align上下内外半身,回到neutral这一步,同时为下一个弯做anticipation。如果一定要说区别,相比于p的dm,这是我所能提出的唯一一点。

那么已经可以看出,这其实是只在小弯上才成立的。只在小弯里,你呆在任一个弯里的时值和距离都很短,而大致可以保证身体正面全程朝向坡底。

HH的小弯,这样做之后,的确是非常精彩的一种技术风格,轻灵而有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qB7BHl_5Mc

但到了长弯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xa1JfhKTo

相同一件事,人见人殊,是正常的。俄反正是从这个视频里,看到HH在swing外臂,transition的时候在内收外脚,总之,re-align身体的种种迹象。

那么,对俄来说,这就是dm,而不是ca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7 14:53
HH和BB合成那个视频,俄脚得,最大的区别在于,HH是严格的单脚滑,bb俄不确定,好像没HH那么严格似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12 15:27
周一俄在bromont,惊见一位天人。上蓝下黄一身spider,脚踩atomic的marcel hirscher或其他,矮壮身材,典型法裔。带一小姑娘,看样子陪女儿玩而已。

俄在等缆车,他正从最flat的那条绿道下来,最后那个陡一点的小坡,谈不到任何速度,你猜俄看到了嘛。

俄看到了一连串的低位侧坐马桶。

不是一般的低哦。三四个弯,弯弯肩膀远超弯内脚。

一瞬间俄真以为自己眼花。那么低的速度,总么可能!

就上缆车了。行了半天注目礼。

再见他是个把小时之后,还是那个小坡,不紧不慢地下来,一连三四个弯,弯弯见血!完了就站下,回头等他女儿。

8晓得这个偶遇,对楼主大侠的马桶宝典,有帮助否。

btw,HH和BB的差别那个,大侠真的不玩了?好容易下个套,没人往里跳阿。好无趣。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12 21:03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3-12 21:09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12 15:27
周一俄在bromont,惊见一位天人。上蓝下黄一身spider,脚踩atomic的marcel hirscher或其他,矮壮身材,典型 ...


以前在俺们雪场也见过一个四级, 刚启动就立马屁挨着地, 真的很开眼.

咱不说HH跟BB了, 都是大牛, 太招摇.

马达兄咱比比看这三个的站姿:

1.

2.

3.



第一个少林小弓步最稳了.
第三个我觉得最好看
第二个中庸之道

基本上也代表了三大流派.
作者: cat    时间: 2014-3-12 21:14
闭关良久,若有所悟,这首歌,若听懂了,就得道了

[youtube]5TrILjqc3NE[/youtube]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12 21:42
入风大侠这两天有点obsessed啊。

提点疑义哈。所谓stance好像是个动态的变化的定义,说的是贯穿整个弯的身体姿势吧。大侠发那些照片,大都是过fall line,transition之前,体姿最低那个瞬间的定格。

这个瞬间的确是滑雪运动的g点,最吸引人的部分。抓到就是好照片,没有问题。但用来评介stance全部,觉得哪里不对劲。

好吧,那三个stance。以此为出发点评价,三位滑雪者达到的等级,第二位最高,小三儿次之,第一个反而最低。看圈外侧肩膀,与内脚之间的距离,就知道了。
作者: jzmtl    时间: 2014-3-13 16:42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12 15:27
周一俄在bromont,惊见一位天人。上蓝下黄一身spider,脚踩atomic的marcel hirscher或其他,矮壮身材,典型 ...

就是面对电梯最右边那个?  在那个小坡上摔跤若干次, 当时觉得好陡, 还经常有大包。

不过能不能做到跟板子也有关系吧, 能倒多少根有多少离心力有关, 然后板子的半径决定离心力。 要给他换个17米的也能那样, 那可是真正佩服。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13 18:39
jzmtl 发表于 2014-3-13 16:42
就是面对电梯最右边那个?  在那个小坡上摔跤若干次, 当时觉得好陡, 还经常有大包。

不过能不能做到跟 ...

大包都是初级单板刮出来的。看到这些单板就有气。

离心力的解释好像不对。可惜俄物理不好。还是等入风大侠出场吧。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13 18:51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13 18:39
大包都是初级单板刮出来的。看到这些单板就有气。

离心力的解释好像不对。可惜俄物理不好。还是等入风大 ...


离心力不够, 可以增加反弓, 以及靠内脚撑.
比如上面图中第一个少林小弓步那样.
作者: jzmtl    时间: 2014-3-13 19:10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13 18:39
大包都是初级单板刮出来的。看到这些单板就有气。

离心力的解释好像不对。可惜俄物理不好。还是等入风大 ...


当时就记得bromont所有道上包包都死多, 摔过无数次。 几年没去过了, 不知道是不是还那样。
作者: jzmtl    时间: 2014-3-13 21:49
本帖最后由 jzmtl 于 2014-3-13 21:52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13 18:39
大包都是初级单板刮出来的。看到这些单板就有气。

离心力的解释好像不对。可惜俄物理不好。还是等入风大 ...


人人都会carving的话,雪道质量马上升高。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13 22:10
jzmtl 发表于 2014-3-13 21:49
人人都会carving的话,雪道质量马上升高。

Trop géniaaaaaale!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13 22:15
俄从西部回来后就变做一枚douchebag了。俄角地coupe du monde什么的,就算最后的大坡,还不及nakiska的竞技兰道陡。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20 08:02
本帖最后由 checkmoteur 于 2014-3-20 08:06 编辑

摆歪掉的楼扶一扶。

慢速下的低位侧坐马桶的物理阐释,有三个基准点:

1,雪板的额定自转半径,是在很小的立刃角度下测定的
2,立刃越高,往雪板上施加的作用力越大,雪板arch的越狠,雪板的自转半径越小
3,转弯半径越小,离心作用越大

有些数据说,雪板立刃到45度角,雪板自转半径降低为额定的百分之七十。60度角,可以缩小到一半。

半径缩小一半,离心力乘2。

所以俄是角地这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不是物理规定。

45度立刃角,多数进阶skier都是可以做到。60度,就是expert的领域了。俄那天看到的,当然是个expert,或更高,pro,谁知道。

速度加倍,则离心力乘4。达到相当的速度之后,可以坐的更低,刃也就立得更高。

但这其实没啥了不起。找个陡坡,横下一条心冲下去,多冲几次,掌握基本的控制技能,一个crappy skier,也可以找到那个感觉。俄在nakiska的黑道上展翅飞翔的时候,不止一次找到,内髋尖擦地,外腿内膝明确地感受到内脚雪板的切割。感觉是爽的,但有什么用呢。回到东部的冰上,就没再找到那个感觉。绿道上滑,还是漏洞白出,甚至有大量的被陡坡惯出来的坏习惯,很难克服。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20 09:15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3-20 09:17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3-20 08:02
摆歪掉的楼扶一扶。

慢速下的低位侧坐马桶的物理阐释,有三个基准点:


大侠说的非常有道理. 这世界上没有违反物理规律的事情, 只有我们不会用物理解释的事情.

速度与离心力, 我在这个帖子里估算过:

http://skichinese.com/forum.php? ... 8676&pid=126522

比如倾倒45度, 加上反弓, 可以立刃到60度, 很高了.
假设ski半径为12m, 60度立刃的转弯半径为12/2 = 6m.

离心力=重力

需要的速度为: v*v / r= g.
v = sqrt(60)m/s = 28km/h
从同学们的记录来看, 不算疯狂.

单腿承重 = sqrt(2)重力 = 1.414重力


这个估算的是在Fall Line的状况. 实际情况是有坡度的,离心力只需抵消重力的地面垂直分量, 那么所需速度更小一些.
作者: cat    时间: 2014-3-20 10:40
滑雪这门艺术,太需要一颗感性的心,理科生终是搞不好的,看看我的签名档,哥几个洗洗睡吧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20 10:49
cat 发表于 2014-3-20 10:40
滑雪这门艺术,太需要一颗感性的心,理科生终是搞不好的,看看我的签名档,哥几个洗洗睡吧 ...

睡醒了要搞点乐子. 理科生搞不好文艺, 搞点算术还不是小菜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4-3-20 10:55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01:08 编辑

..........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20 11:25
snowrider 发表于 2014-3-20 10:55
好像有點道理!

有啥道理了? 猫侠一棍子, 把理科生都打死了.  理科生都没了, 我看这网站都没人来了.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4-3-20 11:31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01:08 编辑

..........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3-20 11:34
本帖最后由 vicboy™ 于 2014-3-20 11:36 编辑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3-20 11:25
有啥道理了? 猫侠一棍子, 把理科生都打死了.  理科生都没了, 我看这网站都没人来了. ...


大师,您继续讲,现在快没雪了,俺这物理不好的要认真学习一下。大猫不懂物理,他嫉妒你。

不过这45度的事,大多数人能做到,但实际上在山上不做到。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3-20 11:44
vicboy™ 发表于 2014-3-20 11:34
大师,您继续讲,现在快没雪了,俺这物理不好的要认真学习一下。大猫不懂物理,他嫉妒你。

不过这45度的 ...

咱就是搞点算术的本事. 马桶上倒45度还行, 到了山上就不中了.

上了山, 真理就掌握在V老大手里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20 11:51
我学文科的,看到公式就晕。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3-20 12:02
听人开玩笑说立刃是回报给赞助商的。因为比赛时记者到镜头对着滑雪的人,雪板翻起来就看见板底的牌子了。45度应该可以看见一部分板底了。大多数的人没有赞助商,就没有翻板立刃的必要。
作者: StormRider    时间: 2014-3-20 12:06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3-20 11:44
咱就是搞点算术的本事. 马桶上倒45度还行, 到了山上就不中了.

上了山, 真理就掌握在V老大手里了. ...

上个双黑立45度刀刃,我去拍大片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20 13:02
vicboy™ 发表于 2014-3-20 12:02
听人开玩笑说立刃是回报给赞助商的。因为比赛时记者到镜头对着滑雪的人,雪板翻起来就看见板底的牌子了。45 ...

老大,真正的professional是这样作的:



racer们搞完一个run,立刻亮板底,因为导播要他看到计时成绩时的表现,镜头一定对着他。

电视台更professional。你一亮板底,我立马切慢动作。这幅截图,你勉强看到atomic字样时,五环标已经切进来鸟:厂家赞助你又84赞助我,俄凭什么帮你啊。

说到视讯传媒,俄曾经也算专业的哦。剪切里面的猫腻,俄是晓得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3-20 13:18
最轴的还是shred,初出茅庐没有赞助商,头盔上写mom+dad,经典啊:






欢迎光临 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http://skichinese.com/skichines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