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标题: 这算哪门子技术? [打印本页]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0 19:40
标题: 这算哪门子技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GQ9egMTW9s

sorry又做一回标题党。这个当然是racing的slalom技术,没得争议。

可不敢说俄在玩这个。当然也有那么点儿意思了。就说是俄admire的技术好不。虽不能及,心向往之。总可以吧。

废话说完,直奔主题。三个重点:

其一,transition,cross through,双腿保持弯曲(HH所谓flexing),往新弯外侧踩,上身保持平直,往新弯里面倒,上下交换,重心起伏很小。

其二,双脚离地之后,unweighting瞬间,两个动作,髋部的扭,pivoting,膝部的扣,tipping,转向+立刃,同时完成(视频上的不晓得是谁,应该不是marcel hishcher。MH的tipping非常显著,得到HH的高度赞扬)。

其三,在apex附近硬着陆,弯开始于apex,没有high-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立,后半弯儿见。massive pressure...哈哈,不上个像样的板子,根本吃不住。

点杖,是要戳穿地球的点法(照这样点下去,出不了这个雪季,就该上carbon-fiber了)。

硬着陆之后,究竟是刻是搓,亦或连刻带搓,由他去吧。设备能力,板儿的好坏,是一个关键。雪面状况,也至关重要。本打算刻,雪面变冰面,也只好搓。搓都搓不住,就转成hockey stop。stop不了,也只好平沙落雁,屁股朝天了。

总之,一种激烈的玩法,my idea of skiing。

本坛两大显学,c的东西,俄也有试。非拧非刻,努腿,洋大人号称steering的,到了缓坡,刚提起速度之际,arc2arc之时,俄也出趟邯郸学两步。瞎猫撞死耗子,偶尔撞出那么点意思来,能跑到坛子上跟人掰哧,俄就满足了。

HH那个,要到较陡的坡上,相当的速度,才有得玩。虽不至于那么激烈,好歹也是flexing+tipping,半截的激烈程度是有的。可惜就会前半截。一旦外腿踩实在了,前面突起一个鼓包,俄立马歇菜。

那也由它去吧。

俄中意的就是steep,陡坡。陡坡上俄就玩三个代表。就这么扯着蛋地瞎滑,奈何。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0 19:4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uZJim10RXA

MH的slalom训练,膝部的tipping比主楼那位显著太多了,立刃也高。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10 19:51
高速怎么点杖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 像视频这样的话一下就把肩膀带后面去了
作者: norman    时间: 2013-11-10 20:27
可以試著看2:08~2:14秒,重覆看幾次,也許就能看出個苗頭?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0 20:45
俄的体会是,这种玩法下的狠点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动力,可以:

1,摆弯尾时压在尾板上的重心拨拉回来

2,提供了额外的unweighting(腾空)的动力

3,提供了额外的扭转的动力

腾空+扭转的动力具体都来自哪里,俄还理不太清楚。重心由后到前,弹尾板,好像是很重要的一项。

俄自己的一点经验是arc2arc的carving的话,点杖的确是不需要的,或者有那个动作就好。

上述玩法,不点杖或者只是意思一下,有点没法想象。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0 21:24
查大侠看来玩的挺high的, 恭喜一哈.

一楼的视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arc2arc, 不保持雪面的接触, 中间蹦起来,算哪门子啊.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10 22:18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10 19:47
MH的slalom训练,膝部的tipping比主楼那位显著太多了,立刃也高。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0 22:20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1-10 21:24
查大侠看来玩的挺high的, 恭喜一哈.

一楼的视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arc2arc, 不保持雪面的接触, 中间蹦起来 ...

HH说是他那门的,至少MH。俄脚得吧单论MH,的确有很多贴合的地方,比如flexing+tipping,比如counter。但HH似乎从未论证过pivoting,似乎这个东西不存在。而反观MH的表现,有非常显著的pivoting在里面。如发烂了的这个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ikhnEOqGrw

就算不同系统间对技术动作的命名有差异,俄能找到的资料中,也没看到HH怎么论述这个非常显著的空中转雪板(事实上是整个腿部)的动作的。当然,这是俺孤陋寡闻,未必是人家的问题。

其他racer呢,作为主流,很多人甚至tipping都不明显,更不要说counter。但flexing,在unweighting的时候扭转,pivoting,却是有共性的。所以应该是普遍的slalom的racing技术吧。

俄理解的角度是,这是俄所能看到的,最流畅最激烈的发力方式。而滑雪的发力是嘛,不就是最大限度的压板嘛。racer俄们学不了,人家多年训练,肌肉力量这些东西俄们无从企及。俄们能把体重以某种加速度,最大限度地压到板上去,就算达到目的。

c呢?在本坛这种c的地盘,真不敢多说什么。私以为只要不是arc2arc,steering就无从谈起吧?进一步说,俄真脚得steering什么的就是蓝道的技术。真到了steep上,什么体系的人滑,也不会有high-c,因为这是physically impossible的。那么怎么会有steering?

这话当然也有搅混水的性质。愿听各位c的大侠反驳之。俄反正是在这种搅混水运动中学到太多东西了,俄甚乐观之。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0 23:1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fpX8bFa_zI

Mikaela Shiffrin,HH钦点符合PMTS技术要求的女将。细看之下,好像tipping做得没有MH那么激烈。
作者: cat    时间: 2013-11-11 00:29
开个玩笑,话说楼主颇有瓜教授当年之勇

压力控制什么时候成了死命踩板了?控制者,如胶似漆,绵绵不绝也。象本坛一位大侠那样,做到压蛋不碎,鸟落不飞,那方是压力控制的高深境界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1 00:47
cat 发表于 2013-11-11 00:29
开个玩笑,话说楼主颇有瓜教授当年之勇

压力控制什么时候成了死命踩板了?控制者,如胶似漆,绵绵不绝也。 ...

那俄也跟猫侠开个玩笑好了。请猫侠回查全文,可见俺说到压板时,提及“控制”二字?

嫩没见俄说压不住就搓,搓不住就摔么?俄水平再低,也不敢摆这个称为控制吧,乃至立论曰压力控制就是死踩板儿?

猫侠嫩也太抬举俄了。

俄这种水平的,滑的时候能有意识地压板,俄已经大喜过望了。控制,轮到俄谈时,得是若干年后了。

还是那话。滑雪,俄不行。写字吹水,俄倒也有数。所以,还不至于让猫侠挑出那么大漏子来吧。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1 08:24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11 00:47
那俄也跟猫侠开个玩笑好了。请猫侠回查全文,可见俺说到压板时,提及“控制”二字?

嫩没见俄说压不住就 ...

查大侠威武
作者: xanada    时间: 2013-11-11 11:21
膜拜各路高手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1 20:59
轻骑少侠那几个回复俄也不太能够请教。如果说腾空+扭转只是为了过门,那么下图这位所作的,就不太好解释了:



这个是Headwaters Chutes,据说有45度的倾斜角。

注意点杖的动作,绝非蜻蜓点水而已。俄认为这就是提供动力的一种点杖方法,跟racing的slalom相同。

进一步,图中这位高手有如下一段论述,关于steep,可以与图相印证:

In any case, the idea of a "carved turn" on very steep terrain (at normal speed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carving linked "railroad tracks" on flat terrain. The engagement, pressure, and reverse-camber carving phase must start much later in the turn, when the gravitational and centrifugal forces of the turn combine to pull you "out" of the turn. Resisting these forces provides the pressure you need to bend your skis and carve. You must be much more patient, allowing these forces to develop, to carve on the steeps.

What do you do in the mean time, while you're patiently waiting? You prepare! You focus on releasing the edges to start the turn--not engaging them. You guide your skis down the hill into the turn, rather than expecting them to carve, as you allow gravity to pull you down the hill. You incline your body into the turn--it will feel like falling--which will both tip your skis and move you inside the path of your skis, where you will be in balance later, when your skis engage and carve back beneath you.

Note that these turns are "carved," in the sense that my skis pretty much travel the direction they're pointed, as opposed to being pushed sideways into a skid--even in the upper halves of the turns when they are unweighted. When the edges engage--about at the fall line (when they point straight downhill)--my skis are already tipped to a high angle, and I am inclined well inside their path, so they can carve cleanly through the middle and bottom of the turn. In the top half of the turn, my skis are light on the snow and I'm guiding them actively along their path with my legs. In the bottom half of the turns, it is easy to get enough pressure and edge angle to bend the skis into deep arcs, so they can continue to carve the same tight radius I guided them into in the upper half.

While my skis are very much "unweighted" at the top of the turn, these are hardly "hop turns." Hop turns begin with a quick leg extension from an edge set, momentarily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underfoot as you leap into the air. By contrast, in these turns there is very little "up" motion through the transition, and my legs extend to their longest only as I incline through the top half of the turn. These turns end with an edge release, where my skis have rolled off the high angles of earlier in the turn and let go of the mountain, as my body crosses over and moves down the hill. Instead of the big effort of an extension (hop), these turns begin with relaxation, as I let go of the pressure of the previous turn, allowing my skis to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beneath me, as my body continues its existing motion across the skis' path and down the hill.

再进一步的话,这位老兄还有一个视频。视频就主题来说,不是专门表现这套技术的,但有太多地方是鲜活的体现:

http://vimeo.com/24100822#at=0

当然基本上说到这儿,俄这套花枪,也就算耍露馅儿了。俄还是老实一点,承认这里所谈的一切都来自这位BB老兄。racer那个不过是障眼法,以racer说开去比较容易惹人注目,才拿racer说事。

当然racer的slalom,跟BB的steep滑法,的确是暗合的,倒也是俄的一个发现。
作者: norman    时间: 2013-11-11 21:41
本帖最后由 norman 于 2013-11-11 21:42 编辑

對其他派的方法不論。

但個人確實有兩種不同點杖方法及看法。

點杖有分「虛點」跟「實點」,這兩種動作不同,點杖時效及時機動作也不同,最後造成的是喜歡「虛點」的方法,就不會練實點,大多不認為真有「實點」這種方式,因為沒練好之前,容易破壞身體的動作,還容易扭到手腕。

練會「實點」後,大多就不喜歡「虛點」,因為「虛點」的平衡只能靠自身,「實點」的平衡會有1/3要靠點杖,所以就會產生,「虛點」只能把點杖的動作當節奏練,有時就會出現拿不拿雪杖有點無所謂了,「實點」才能真正發揮雪杖的功用。所以在饅頭上使用「虛點」或「實點」,兩者的動作風格是不同的。

另一點個人的看法在陡坡能不能在上半C保持雪板壓力,這是可以的。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1 22:19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11 20:59
轻骑少侠那几个回复俄也不太能够请教。如果说腾空+扭转只是为了过门,那么下图这位所作的,就不太好解释了 ...

哎呀, 我再说一次.

竞技滑雪 和 休闲滑雪是两码事.

甚至前山和后山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11 22:23
本帖最后由 firehwak2018 于 2013-11-11 22:35 编辑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1-11 22:19
哎呀, 我再说一次.

竞技滑雪 和 休闲滑雪是两码事.


请大侠展开讨论一下竞技滑雪和休闲滑雪的区别~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1 22:25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3-11-11 22:23
请大侠展开讨论一下竞技滑雪和休闲滑雪的区别~

再说一次:

没好吃的不解释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1 22:37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1-11 22:19
哎呀, 我再说一次.

竞技滑雪 和 休闲滑雪是两码事.

翻来覆去也就那几个话题的,那就翻来覆去地说好了。

俄的观点,是一回事。

给个公式:racing=all-mountain skiing。

尤其是slalom。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1 22:47
norman 发表于 2013-11-11 21:41
對其他派的方法不論。

但個人確實有兩種不同點杖方法及看法。

实点其实也分两种,所谓blocking和re-centering,这里有俄年初编译的一篇东西:

http://skichines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67

俄现在的做法,大量的blocking,也有re-centering好像。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1 23:03
BTW,主楼视频里,凡是双手点杖,或有双手点杖的意思的,都可归为re-centering点杖。单手点杖的,则多有一个手腕侧翻的动作,就是blocking点杖了。blocking点杖的出现,似乎说明两件事:其一,旗门设置上,弯拐得好大,没有blocking这一下过不来;其二,动作没到位,under了,只好用blocing助力来转。

主楼这位的slalom好像不咋地,技术体系有缺陷,纵向冲地太猛,拐弯好费劲,对比MH……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1 23:2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9GRD0YRnYk

新虎嫂王大小姐的slalom。视频后半截有一个非常棒的点杖和立刃的细节。

王大小姐的特长似乎不是slalom。HH对伊也颇有微词,因为她不counter,俄记得。

HH教recreation skiing,天天拿racer举例子。

pivoting那个视频,yourskicoach上的那位老兄,也教recreation skiing,还不天天拿racer举例子?

这些东西看多了,俄越来越不相信,所谓recreation skiing和racing skiing是两件事。




作者: c_sea    时间: 2013-11-11 23:59
本帖最后由 c_sea 于 2013-11-12 00:25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11 23:29
新虎嫂王大小姐的slalom。视频后半截有一个非常棒的点杖和立刃的细节。

王大小姐的特长似乎不是slalom。 ...


大师高见令人深思。

大师, 对这一句话 "这些东西看多了,俄越来越不相信,所谓recreation skiing和racing skiing是两件事。"
偶有一个反馈仅供参考:
CSCF (加拿大的竞技滑雪教练协会) 和CSIA的认证关系,
一个级别的CSCF 认证, 必须先取得同级别的CSIA认证作为先决条件, 方可去参加CSCF认证考试。 反之, CSIA的认证, 无需CSCF认证作为先决条件。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CSIA的理论跟CSCF 理论之间的联系。 CISA讲的是滑雪的fundamental, 即基本要素。 直接一点说, CSIA休闲滑雪里面的要素, CSCF竞技滑雪是全盘需要。 CSCF有关竞技的部分, 休闲滑雪未必需要。   

所以在CSIA里面强调的三大要素(Central and Mobile stance, balance on edge, turn by lower body) 和五大神技(Stance and balance, edging, pivoting, timing and coordination, pressure control) , 在加国的滑雪理论中, 哪一个不是休闲滑雪和竞技滑雪的基础?
作者: lupo    时间: 2013-11-12 00:35
一个级别的CSCF 认证, 必须先取得同级别的CSIA认证作为先决条件, 方可去参加CSCF认证考试。


西海大侠,好像没这个说法,CSCF想考就考,没有要求需要先取得CSIA认证。雪场里面很多都只有CSCF证书的,skicanada杂志测试雪板里面的大牛们,也有只能CSCF证书的人。
作者: c_sea    时间: 2013-11-12 07:07
本帖最后由 c_sea 于 2013-11-12 08:37 编辑
lupo 发表于 2013-11-12 00:35
西海大侠,好像没这个说法,CSCF想考就考,没有要求需要先取得CSIA认证。雪场里面很多都只有CSCF证书的, ...


多谢Lupo的改正, 我在这里郑重道歉。

在09-10年我考CSIA 2级的时候, 同组一个人是CSCF 1 级, 他很明白地说他为了到CSCF 2, 必须先过CSIA 2. 我当时很好奇, 回家后就查了CSCF 的网站, CSCF 2当时确实要求先过CSIA 2, 要学习滑雪的基本要素为前提。 如果需要求证这个, 不妨问问那些早几年过了CSCF 2 的人。  

经过Lupo提醒, 我刚才再查CSCF ,发现CSCF 资格要求已经做了很大改动。 现在的CSCF 级别也不再叫CSCF level 1 , CSCF level 2, 而改动为entry level, Development level.

不过无论如何,我对CSCf的认识需要更新, 道歉道歉。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2 08:34
标题: 给嫩吃个"毒"蘑菇
[youtube]gHLvfclzt_Q[/youtube]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2 08:45
本帖最后由 KuoiGuaBoarder 于 2013-11-12 08:48 编辑

竞技和休闲就好比华山南坡和北坡, 就算你从北坡等顶, 还是不晓得南坡的路长啥样.

况且, 我还真不知道加拿大的那个谁, 同时登过两个坡.

CSIA 4加了GS course, 也只是瞄瞄人家的风景罢了, 上去FIS拿积分, 还差老鼻子呢.

反过来, 由于CSIA必须从一级考起, 登顶的专退是不可能走那个大平路的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2 10:39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1-12 08:45
竞技和休闲就好比华山南坡和北坡, 就算你从北坡等顶, 还是不晓得南坡的路长啥样.

况且, 我还真不知道加拿 ...

语文学的不好, 说话有点不顺溜, 我再试一试.


比较两种东西的同异, 要有一个出发点和阈值的定义:
比如说比较蚂蚁和飞机, 大多数人都会说这两个玩艺根本两码事嘛, 但是要是放大阈值, 问这两是不是都是地球上的东西吗? 它们就相同了.

再比如说, 家用的轿车和赛车比较起来, 没开过的, 大概会说这都是小汽车吗, 但是对于体验过赛车的马力和操控的人来说, 它们完全不同.

那咱回到滑雪上来, 我的出发点是, 琢磨竞技滑雪是否对你在休闲滑雪上有帮助? 阈值是在技术细节的实施上.

公平的讲, 有帮助! 但是要是钻了牛角,  盖细节上死磕, 怕是会有反作用.

.....(此处省略xxx字)

总而言之, 结合上述观点, 还是跟着CSIA的大众路线比较靠谱. 当然啦, 您要是天赋异禀, 能够在没有私教的帮助下绕开所有陷阱, 达到休闲竞技的美妙融合, 小的在这里给您赔不是了, 您大人大量, 宰相肚里能撑船, 将军额头能跑马, 放过小的, 俺看走眼了还不行吗?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3-11-12 12:23
怎么讨论的如此和谐?暂时还没打起来,不好玩。


作者: StormRider    时间: 2013-11-12 12:25
c_sea 发表于 2013-11-12 07:07
多谢Lupo的改正, 我在这里郑重道歉。

在09-10年我考CSIA 2级的时候, 同组一个人是CSCF 1 级, 他很明 ...


不需要道歉啊,在两年前你是对的,只是需要更新消息而已。 和我原来一起考CSIA的Pretty Face 三年前已经是CSCF 一级 Certified了,前两天我让她给指点下,被人拒绝了 , 药不可救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2 20:44
c_sea 发表于 2013-11-11 23:59
大师高见令人深思。

大师, 对这一句话 "这些东西看多了,俄越来越不相信,所谓recreation skiing和rac ...

这么说西海大侠是同意俄的观点的?这个回复不管怎么看,都在说竞技滑雪也好,休闲滑雪也罢,的确是一回事啊。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2 20:47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1-12 10:39
语文学的不好, 说话有点不顺溜, 我再试一试.

瓜教主这个典型的不当类比嘛。竞技滑雪也好,休闲滑雪也罢,不都是一个人脚上套板,手里抄杆,在雪上吓扑腾么。这个区别,可比蚂蚁大象的区别,小太多了去了。
作者: norman    时间: 2013-11-12 21:29
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只要求能滑全山就好,就是休閒滑雪。

而競技則是不滿足於滑全山,只求更快,技術更高,所以再繼續往上攻頂,這中間求競技就算是競技滑雪。

而到頂時,競技滑雪跟休閒滑雪歸一,想競技就競技,想休閒就休閒,這樣最終就沒分別了。

如何?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2 22:09
norman 发表于 2013-11-12 21:29
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只要求能滑全山就好,就是休閒滑雪。

点杖那个找到个好例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4jE6Xtj_vo

这里出现了三次点杖(假如我没数错)。第一第三次都有blocking的意思,单手点,点后手腕侧翻,帮助转向。第二次是双手点,非常典型的re-centering。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2 22:31
洗洗睡了, 你们继续哈
作者: norman    时间: 2013-11-12 22:37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12 22:09
点杖那个找到个好例子:

很好的例子。

確實是兩種的點杖方法,只是我看的不是單手跟雙手,但這樣也好辨認你的意思。

我把這兩種點杖是這樣看的。

第1跟3,是利用雪杖撐的力量在彎尾時把雙腳收上來,轉進新彎。

第2是利用自身的力量把雙腳收上來歸零,點杖只做用到撐起部份平衡開始轉下個彎。

一般我會較喜歡第2個,因為用來滑饅頭較快又方便。

第1跟3種,大多人喜歡稱技術點杖,認為這技術性較高,像海豚跳也屬於這種點杖法,只差一個直接收腳,一個將腿伸直再收腳。

但我認為兩種點出來的滑法風格不同,看個人喜好。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2 23:37
再看一个racer方式的自由滑,算gs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9wjBFf_g6U

这次没旗门儿碍眼了。道也很平,就是你我平常折腾那种。圈儿滑的很圆,并非racer的逗号,二就是我们平常所追求的。而且都有完整的high-c!

稍有概念的都能看出区别吧。问题是,区别在哪?

瓜教主不主张细节,那就说说最浮泛的印象。这个来说,最明显的区别是,racer是用整个身体做leverage,“撬动”雪板的。相同的体重的recreational滑法,假如在steering,以髋部为分界线曲折身体的话,得出来的板压,该是racer的一半不到吧?

开个玩笑,各位别太当真,哈哈。

这位其实就是youcanski上总在谈racing的greg老兄了。视频下面的简介所说,他这里所用的是超硬的190的gs板。这对上述有关板压的说法,是个不错的注脚。

就算c的demo team,相同体重的人,用到的板只会比这个指标低吧。

那么为什么要应用这样的技术手段,去maximize板压?为了能上高端板,显摆?

答案当然是no。

个人理解,racer滑slalom,recreational skier滑steep,面对的是相同的拷问,即,那么高的速度,或那么大的重力加速度之下,你如何可以站得住,且站得稳,且站得恰到好处,有余力保证下一个相同或更高速度或更大重力加速度的弯,同样完美?

面临这样的拷问时,压板的首要目的,其实已经不是压出反向camber,让雪板自己转弯那么洒洒水了吧。而是,提供足够的阻力,保证你不会就此搓出去,屁股朝天,平沙落雁。

这是俄能想到的,二者技术细节有些类似的内在原因。轻骑少侠认为二者并不相同,却并非列出原因,俄粉失望。以反问代替论证,是(此处省略100字)。

或问,尾板前伸,搞成hockey stop,不也一样有足够的阻力吗?

那么第一,hockey stop是连贯的弯么?

第二,你真能在steep上靠hockey stop屹立不倒么?

俄认为不能。为嘛?板压不够,接不住你。steep上,是你越畏缩,越采用保守的办法,反而越踩不住。相反,你越勇敢,主动,越是有能力将整个身体往坡底猛栽,弯的后半截,你反而越能得到足够的板压,接住你,让你站住,且站得稳定,合理,有余力连接下一个动作。

板压控制?well,你总要先知道怎样使板压最大化,才谈得到最大化的控制板压吧?

以你的体重,如果采用全面合理的技术手段,可以制造出2个g的板压,你却只能造出1个。那么就算你在这1个g之内,真能做到扯蛋不碎,sorry,踩蛋,又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呢?

俄是看不到这个理由。

当然,这都是个人意见。个人意见=偏见,这个近乎真理,愿与诸君共勉。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3 22:30
blocking就是阻挡的意思。所谓blocking pole planting,是说在行进方向的侧前方点杖(侧翻手腕就为这个),提供具备一定角度的阻挡,身体自然就会围绕这个阻挡点转动,起到帮助转向的作用。

前此编译的那个东西上配了这样一幅图:



看图中第四帧,他的手腕是侧向外翻的,点向行进方向的右前方。

HH传授的点杖方法,应该也属于blocking pole planting:



re-centering pole planting容易理解多了,是在行进方向的正前方点杖,目的是把压在后面的中心拨到前面来。

steep上为什么用blocking pole planting较多,俄的理解是重力加速度大,弯的后半截前冲力太强,转向更困难。这一点跟racing的slalom是一个道理。前面也说了,racer在slalom上用到blocking pole planting,要么是道上的旗门设置太狭促,要么是技术动作不到位,冲太大,under-steering了,需要点杖帮助转向。
作者: norman    时间: 2013-11-13 22:55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13 22:30
blocking就是阻挡的意思。所谓blocking pole planting,是说在行进方向的侧前方点杖(侧翻手腕就为这个), ...

理解你的意思了,我將之簡化一下。

blocking pole planting : 點在舊彎行進間左右方,直接幫助變換方向轉彎。(看來這轉向比較突然性,重心沒有前後變化)

re-centering pole planting : 點在行進間左右前方,把舊彎重心由後拉回前,再進行新彎。(這轉向比較圓滑,且滑行中重心有前後變化)

這樣理解算是嗎?

但在我看來點杖在這時機點沒什麼差異,重點應該還是在雙腳如何動作。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3 23:09
norman 发表于 2013-11-13 22:55
理解你的意思了,我將之簡化一下。

blocking pole planting : 點在舊彎行進間左右方,直接幫助變換方向 ...

re-centering那个,俄的看法,次序是这样:点杖——恢复到fore-balance——压旧弯外板或新弯内板的shovel部——transition——进入新弯。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4 23:14
p的一个教学片倒是非常明确的提出,steep上应该使用blocking pole-plant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zXIZAfpUL4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5 22:30


Greg老兄演示的一个transition。

这个是典型的双手的re-centering点杖。因为是自由滑,坡度也一般,所以这个应该是虚点,并没有真的点在雪上。

re-centering的效果,通过双臂reaching forward就实现了。双臂的reaching forward,是re-centering pole-planting的一个典型特征。

图中第三帧,转为fore-balance,同时压向旧弯内板shovel部。

最后一帧,新弯立刃将近完成时,已经过度到aft-balance。

同时,身体向新弯内部“猛栽”进去。

这一整个“前左后右”式的重心大挪移,是一个非常刚烈的“蓄力——发力”的过程。

我们在观感上所得到的,racer在用整个身体做leverage压雪板,内在的运行机制大致就是这样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5 22:53
与之对比的是c的Sebastien老兄在sunshine的一个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_rQD0r0eEs

首先说明没有不敬的意思。俄这辈子能滑到人家的十分之一,也可以瞑目了。但,就观感来说,俄真的不喜欢这个。

僵直的上半身,好像完全置身事外……

这坡好像也蛮陡的。俄或者眼花,俄是看到某些地方,Sebastien老兄,颇表现出一些struggling的意思。

You?

racing的视频俄看太多了。俄喜欢奔放的动作。从中俄看到洋溢的freedom。

类似这个的视频里,俄却看不到。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5 23:01
还记得“脖子angulation”的韩式滑雪么?温习一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M8pBkdF1Lk

俄在这里看到的freedom,也比c的多哦。

就有一个问题。俄一直脚得他是在双脚滑。弯中好像没什么明确的地方,是单脚承重的。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16 00:00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7:09 编辑

..........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6 07:31
大街上很多改装车,别管它怎么改,performance +20%? 他还是小市民烤肉辣的干活。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6 07:34
只要你不是现今率队登顶的team, 技术多先进,嘴上滑的多牛逼都是白搭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6 07:36
大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谁盖哪拆别人台,揍是不懂规矩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6 07:38
听哥一句话,跟不懂规矩的混,很危险!

还是跟党走吧
作者: 008    时间: 2013-11-16 10:46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1-16 07:38
听哥一句话,跟不懂规矩的混,很危险!

还是跟党走吧

这大哥说的对。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6 17:57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1-16 07:38
听哥一句话,跟不懂规矩的混,很危险!

还是跟党走吧

瓜教主真要在这个坛上搞出个黑木崖来啊。

历史一再证明:说别人邪教的,自己往往正是邪教。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16 18:08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16 17:57
瓜教主真要在这个坛上搞出个黑木崖来啊。

历史一再证明:说别人邪教的,自己往往正是邪教。 ...

冤枉啊,这话我是听别人说的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16 18:19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7:08 编辑

..........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16 18:29
snowrider 发表于 2013-11-16 18:19
>> checkmoteur  但这个视频应该是典型的c的要求吧。看视频六七秒钟那个弯,外脚的板颤的厉害,没吃住哦   ...

加东主要是魁安两省,也以冰场著称哦。会比美东好么?

这个地方俄的看法是SM(好牛叉的缩写,哈哈)如果拿出他的racing技术来,应该没有吃不住的问题了吧?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16 18:30
像北海道的干粉一片片的,双脚承重多有道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0 00:07
最近颇找到一些好的分解图。这个图发出来,对俄这里的胡扯八道,或者是个形象的诠释: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0 22:35


在别的楼发过这个图。看来发错地方了,哈哈。

轻骑少侠让俄总结嘛?俄木有整全性的体系,都是东蹄西爪凑的,总结不起来啊。

这个图俄脚得一个要点是,angulation是在apex之后才出现的。所以angulation不是立刃的技术手段,至少不是主要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0 22:41


GS和slalom是很不同的两种滑法。但是这个图上可以看出,立刃仍然主要通过inclination实现,而不是angulation。俄在别的什么地方看到,BB直接摆这种大幅inclination立刃称为banking。

当然如果说膝部的tipping也是angulation的一部分的话,那么上述不成立。看图第五六两帧。unweighting之后,racer的双膝明显向弯内扣去,tipping,以此来实现早而高的立刃。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0 23:51


这个图非常直观地表现出pivoting或stivoting的发力流程。第一帧,racer的上半身几乎正面坡底,“wind-up”,为下半身的扭转预动;重心压在旧弯内板shovel部,这个shovel部事实上是雪板旋转的支点。

recreational skiing,究竟用不用得到这个?俄脚得毫无疑问,yes。

道理很简单,摆图中的旗门,看做横穿雪道的某位傻瓜,或者一个石头,或者一个鼓包,或者一个冰镜面,总之是你非绕过去不可的东西,甚至,上个弯没控好,速度过快,又不想hocky stop之类就此中断一段连贯的动作,还有就是我说的陡坡,不控速你简直活不下来,你所要做的,其实就是类似的东西。

就是从这里出发,俄说racing就等于recreation的all-mountain skiing。这里所谓all-mountain skiing,是与on-piste skiing相对的,是总集与一个子集的关系。各种xisa的东西,在俄看来,基本就是on-piste skiing技术,是基于限定条件(piste为主),服务于限定目标(amateur skier),而从all-mountain skiing技术整体中,人为切割出来的一个东西罢了。

所以俄既看不到这里有什么“神功”,更对操练的各位大侠们,会以这些神功为据,对racing skiing技术,采取某种轻蔑乃至歧视的态度,感到非常不解。

这个就算一个总结吧,献给轻骑少侠。省得他抱怨说俄不理他。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1 00:01
补充一点的话,俄理解中的all-mountain skiing,未必就是山前山后到处跑的意思,而是说可以对付各种状况的skiing。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1 01:51

作者: jluo    时间: 2013-11-21 10:25
查教授钦点,所点之处,处处在理,佩服之至,荣幸之至
作者: StormRider    时间: 2013-11-21 15:18
Tweet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21 19:21
膜拜茶教授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21 19:32
楼上大侠们牌牌坐,皆深思于楼主之高见。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1 20:21
各位老大捧成这样,再往下不好继续了的说……

全是瞎扯淡,惭愧惭愧!
作者: 土豆想旅行    时间: 2013-11-21 22:10
跳啊跳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2 20:40
这图似乎比racer那个还好,还要直接: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2 20:46
忘了提及,上面在bb的名词库里是Avalement的图解。

俄英语不好,不晓得Avalement总么翻译。词霸给出两个意思:

"下坡转弯加速; 曲双膝"

猫侠总结俺的胡扯的要点是要掰膝盖,就这一点说,倒也不错。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2 21:18
banking的释义俄也在bb那里找到了:

Banking
inclination (tipping) of the entire body into a turn, with little or no angulation

猫侠如果真看仔细了,会发现俄自年初被蒙老大蒙到这个坛,壮着胆厚着脸皮跟人家掰哧技术开始,一直在鼓吹的就是这里所谓banking。猫侠非说是掰膝盖,又斗一回风车。

recreation skiing里最强调掰膝盖的,俄所见就是HH了吧。本坛HH的fans不少,谁都比俄级别高。猫侠愿意斗风车不要紧,千万别在这儿摆俄杵到前面去。俄承受不起。
作者: StormRider    时间: 2013-11-22 22:19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22 21:18
banking的释义俄也在bb那里找到了:

Banking


查老弟, 忽悠你来是对的啦, 现在同雪网滑雪资历雄厚,从开车到搓雪,Slipping, 到 Steering,Tipping,  Pivoting, 内脚承重,无一不胜

要一如既往,灌水不止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2 22:28
StormRider 发表于 2013-11-22 22:19
查老弟, 忽悠你来是对的啦, 现在同雪网滑雪资历雄厚,从开车到搓雪,Slipping, 到 Steering,Tipping ...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3 20:19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22 22:28

大侠你这都停了个把礼拜了, 要不咱再说点别的, 比如双刃平台啥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3 20:34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2-3 20:19
大侠你这都停了个把礼拜了, 要不咱再说点别的, 比如双刃平台啥的?  ...

哦?愿闻瓜教主高见。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3 20:36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2-3 20:34
哦?愿闻瓜教主高见。

我有啥高见, 大多数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


这样吧我给你找个油罐看看, 你来分析下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3 20:38
标题: 上菜
[youtube]R2AQthNL4eo[/youtube]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3 21:25
本帖最后由 KuoiGuaBoarder 于 2013-12-3 21:34 编辑

outside leg dominant

实际上应该缩写成OLD, 是吧?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3 21:27
这个双刃平台是我闭门造的,你盖HH,BB那里找不到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3 21:48
俄正想说哩。shred那个视频里是纯粹的单脚滑,outside leg dominate,没有双刃哦。不信你仔细看,哪个弯的哪一段,shred的内脚板是pressurized?

stivoting那个瞬间,内脚根本是提起来并进去的,怎么可能dominate。

视频看不清楚的话,俄前面发这个图比较明显:



入弯到出弯,内脚板从没压到反弓。

greg老兄的理论(这也是俄唯一知道的racing理论了)里,的确有双脚动态平衡之类的说法,但你仔细看过就发现,他根本是词不达意,或者妄生分别。弯的后半段,向transition过度的时候,当然也要向双脚承重过度,各种单脚滑系统也是这样的呀。

racing的gs以下,双脚承重即便出现,不是路况不佳,就是动作失误。slalom倒是经常出现双脚滑的情况,主要是转向频率太高导致的:



图中倒数第一第二帧,两脚雪板都踩出了反弓。

俄的赶脚是,转向频率要求越高,站姿越窄,osd越不需要。到了mogul,怎么可能有osd呢。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2-3 22:52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6:46 编辑

..........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3 23:38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2-3 21:48
俄正想说哩。shred那个视频里是纯粹的单脚滑,outside leg dominate,没有双刃哦。不信你仔细看,哪个弯的 ...



这位看官, 你瞅瞅, 主导的那个溜号了, 肿么办?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3 23:40
其实在俺们休闲领域, OLD还有另外一个说法:

Balance on outside leg inside edge.

至于嫩那个竞技领域是不是也能这么画等号, 偶就不懂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3 23:48
瓜教主嫩还是耐心看几个竞技的视频吧。主导溜号太平常了,大劈叉的都满坑满谷。

体育竞技就是这样的,高压之下,比的是谁犯错误少。

textbook like的performance,嫩还是去绿道的苗条雪上找吧。多少人发这样的东西啊,号称叫人把脉。俄不是高人,俄真看不出谁有病。

俄发个贴说看到racing训练了,玩了两杆slalom,就叫显摆。人家那就叫把脉。哈。

Balance on outside leg inside edge,跟俄上面的说法有啥区别,瓜教主可以分析一下么。

俺84竞技领域的。俺是找乐子领域的。找乐子都按黑社会伦理分帮派划地盘党同伐异,何苦哉。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3 23:51
Balance on outside leg inside edge,但在同时pressurize inside leg outside edge,这还是人么,这是八爪鱼嘛。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3 23:51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2-3 23:48
瓜教主嫩还是耐心看几个竞技的视频吧。主导溜号太平常了,大劈叉的都满坑满谷。

体育竞技就是这样的,高压 ...

那就是俺闭门造车的原因, 我角的吧, 他们balance on both edge.

就拿你贴的那图说: 你说后两帧内脚也蹬住了, 其实倒数第三帧. 丫根本平台还没有建立, 漂着呢.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3 23:56
瓜嫩今儿咖啡喝多了是扎地。montreal现在午夜了吧。俄都想睡了,嫩哪来那么大精神啊。

改天再吹,今儿不陪了……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3 23:59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2-3 23:56
瓜嫩今儿咖啡喝多了是扎地。montreal现在午夜了吧。俄都想睡了,嫩哪来那么大精神啊。

改天再吹,今儿不陪 ...

嗯,差点忘了,明早四点还要起床学鸡叫哪

88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4 21:06
瓜呢……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4 21:0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3nUei3gD3c


瓜嫩可8可以告诉俺,这里有木有osd?

俄8稀饭蘑菇,赶脚不是滑雪的说。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4 21:11
今天我困了, 洗洗去睡啦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4 21:16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2-4 21:11
今天我困了, 洗洗去睡啦

靠!

不管,硬灌!

来看一个大劈叉的:



晓得这是谁么?原来是以技术细腻著称的施大小姐。what's more,这是伊最擅长的slalom哦。

其实就是上头一个弯滑呲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4 21:2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0w5cqhkXzA


施大小姐的slalom训练视频。

选这个是因为速度比较慢。女子选手速率本来就慢一些,容易看清楚一点。这个又是训练。

可以看到大量的双脚滑哦,特别是在杆比较密集,又没有横向纵深的地方。

这个没什么高深,常识而已。拿武术举例子,你想左右快速移动,就必须保持窄站姿,两腿平等承重,像这样:



一旦你取这样的stance,就没可能了:



slalom就是拳击的stance,gs及其以下,则是长拳套路里的“仆步”,虽然重心分配是不一样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4 21:45


gs里双脚滑的例子。

这个双的原因,俄想只是因为旗门的设定,太turny而已,没有空间和时间充分pressurize外脚。

这个也粉简单,单脚是经,双脚是权。你是supposed osd的,但如果情况不允许,你也只好双脚了。总不能一大马趴拍在地上吧。

这图也是很好的一个诠释,对所谓banking和angulation的关系。gs旗门的设置,大抵就在一个弯的apex附近。那么这位racer老兄,在旗门之前,是全身向弯里倒,banking,用整个身体去“撬”雪板。到了apex,进入下半c,再用massive angulation去收(这里主要指从髋部弯折的angulation)。

racing技术跟通常看到的recreation技术,至少c和p的滑法,最大的不同,俄脚得就在这里。

c的JG评价interski那个视频,俄年初听译过了,嫩可以翻看。其实欧洲的滑法,比如意大利和法国的,跟racing技术的差别,已经非常小了。JG也是这样的评价。

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racing跟recreation之间,技术上,根本就没那么明确的border line。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4 21:52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2-4 21:45
gs里双脚滑的例子。

这个双的原因,俄想只是因为旗门的设定,太turny而已,没有空间和时间充分pressuriz ...

嫩吗字咋都嫩么快腻


噗啦噗啦就是一大坨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4 21:56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2-4 21:52
嫩吗字咋都嫩么快腻

灌的就是你!切。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4 22:03
11年interski上的意大利demo tea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kasgabmx5k


看走大弯的那两位。

high-c部分,多么明显的banking。

这跟racing技术真的很靠近了。

不信走着瞧。再过十年,闹不到c的体系,也要变成这样哦。

为啥这样讲?因为任何体育运动,技术(器材技术,运动技术,都一样)的发展轨迹,都是竞技pro领域先行,amateur领域在屁股后面跟。滑雪是嘛,还不是体育运动之一种。

大side-cut雪板,和以此为基础的carving技术,难道是从amateur领域兴起,进入竞技领域的?

anyway,告一段落。吃速冻水饺去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4 22:20
这么说反而应该像查某一样,蒙着眼睛瞎滑,再在youtube上看racing视频,不找人学习不练drill,倒可以领先一步了咩?

俄再狂妄再笨,也晓得天下是没有这等便宜事的。切。

俄想是走错了路,思想方法却是对头的。这里的好多大侠呢,路走的又对又扎实,偏偏一脑袋的无厘头。可叹。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2-4 22:49
速冻水饺消灭掉了,再跟瓜教主逗个闷子。

balance在一只脚上,同时可以pressurize另外一只脚,俄想来想去,就这一种情况哦:



瓜教主滑雪,是两脚一前一后滑的咩?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2-11 18:50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2-4 21:07
瓜嫩可8可以告诉俺,这里有木有osd?

俄8稀饭蘑菇,赶脚不是滑雪的说。 ...

看嫩好学, 哥再厚着脸皮跟你吵一次.

你不要相信你眼睛看到的这个小电影, 你要相信哥.

你的眼睛欺骗了你的心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2-11 23:51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6:23 编辑

..........




欢迎光临 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http://skichinese.com/skichinese/) Powered by Discuz! X3.2